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莫妮卡·普拉萨德在《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一书中写道,19世纪末美国的财富两倍于它20年前的财富。……大部分人民都比其先辈“富裕”,但是他们忍受着并将继续忍受这一等同于悲惨经历的轻微改善。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垄断阻碍经济发展B.社会危机空前尖锐
C.民主进程严重受阻D.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 . 下表为1875年和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及美国制成品关税水平(%)。该表反映了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 1933》

A.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美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C.差异性贸易政策加剧国际贸易竞争D.工业革命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020-06-2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20届高三押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表内容最能反映出近代以来
科学发现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
电磁感应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年
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年
电磁波通信原理1895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年
喷气推进原理1906涡轮喷气发动机193529年
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年
青霉素原理1928制出青霉素194315年
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年
发现半导体1948半导体收音机19546年
A.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基本历程B.科学发现促进了技术不断更新
C.技术发明孕育于科学发现之中D.科学成果与实际运用日益密切
2020-06-11更新 | 21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1870—1930年美、德两国就业结构表(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理解恰当的是
产业国家1870年1890年1910年1930年
第一产业美国52.245.134.924.9
德国49.140.035.127.3
第二产业美国23.526.329.229.5
德国29.135.737.940.6
第三产业美国24.328.435.945.4
德国21.824.327.032.1

A.结构不合理引发了经济危机B.德国成为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
C.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变化D.美德两国的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特点
萌芽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易的兴起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地理区域,而是人,是主宰和发现这些地理区域的人。”美国史学家威廉·克罗农则称:“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

——摘编自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


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评价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8 . 如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体系,认为应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依据研究出的“标准操作方法”制定生产规程及劳动定额;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工资制;实行职能式管理等。这一理论体系的推行
A.不利于缓解劳资双方矛盾B.使工人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C.提高了社会生产的计划性D.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