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么把棉花变成象牙?或者更叫人伤脑筋的是,怎么把棉花变成奴隶?16世纪起,商人们就懂得这一神技的秘诀。他们未使用魔术,而是运用跨洋贸易……棉花转化为象牙的魔法,以及把非洲劳动力转化为咖啡和糖的戏法,均助推了世界经济,但有人和动物深受其害。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赏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材料三   石油成为20世纪最值钱的国际贸易商品,也因此使20世纪博得“石油世纪”之名。随着石油取代煤成为……新的“生命液”,石油不只是“黑金”,还是“现代”的象征。但石油成为商品后的一百年的大部分时期,美洲才是石油舞台上的主角。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彭慕兰、史蒂文《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商人们的“秘诀”,结合所学对这一“秘决”加以评价。(不要照抄材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翻动19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版图的两项交通工具、概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石油取代煤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贸易打造的世界”的理解。
2023-12-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两次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某个生产环节”的名称及其两项代表性发明,并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材料三

表1历史学科学业质量(部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

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在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一首诗歌

内容如今我们每人所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面包
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出处英国《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一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从史料的角度,沿着材料三表1的提示,谈谈您对表2诗歌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其势力“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指出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二   19世纪和20世纪初,全世界的人已习惯于整块整块的大陆为欧洲列强所瓜分,并开始认为这几乎就是事物正常秩序的一部分。但20世纪中期,发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划分成两大势力范围;同时,欧洲的殖民地不管帝国同意与否,全都在摆脱欧洲的控制。

——以上均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扩张不可阻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3-04-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班)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教育是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一


(1)以上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近代哪一重大史事?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谈谈你对这一史事的认识。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年份

国家             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重大发明应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蒸汽机为工厂、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为工厂提供新动力
内燃机为工厂、交通工具提供新动力
电话远距离通讯

材料二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著,潘兴明等译《英国史》


(1)从材料一中任意选择一项发明,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022-05-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不可逆转。但近年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治上表现为右翼崛起,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对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何美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1)依据材料和上图,分别写出“葡萄牙人的航行”和“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所对应的图中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2022-05-30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数个世界性大国,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它们崛起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三   德国于1871年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接着,德国在内燃机、电动机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从而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主宰欧洲大陆的大国,其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美国通过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障碍。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美德等《世界强国崛起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1)西班牙人认为“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西班牙人为什么觉得“现在在世界的中央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优越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政治制度?促成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和美国经济崛起的相同历史条件。
(4)综上,简要谈谈你从英、德、美三国经济崛起中获得哪些历史启示?
2021-09-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莱特兄弟试飞     贝尔发明的早期电话 爱迪生发的电报机

材料四: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材料三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