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至18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官方贸易甚至民间走私贸易从未间断,个别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输出品主要以丝锦织品、陶瓷、冶金制品等手工业品以及茶叶为主,而输入品的种类非常少。大量的贸易出超部分以海外白银流入的方式得到平衡。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仍坚持从内战起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随着海外扩张活动的加剧,美国商品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起来。除欧洲传统市场外,美洲一些国家成为美国商品的新市场。1900年,美国的出口比1860年增加了3倍,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6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1866年美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16%,而原料则占72%的比例;到1914年,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到48%,原料出口下降到40%。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
2023-05-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 . 19世纪60年代,德国产业工人的数量约为200万,1882年增至410万,占就业人数的45%。与此同时,德国工人组织起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1863年,他们建立起全德工人联合会,1875年又建立起统一的德国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这可用来说明(     
A.德国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心B.德国旧制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C.工业革命改变了德国的阶级结构D.经济发展助长了德国工人政治诉求
3 . 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
A.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内战后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3-02-09更新 | 12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热搜题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材料

序号文物名称文物简介
1环球航行纪念章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复式显微镜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美国大选徽章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俄国革命瓷盘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中国深圳生产于2010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对材料中的文物进行归类并说明归类理由。(要求:依据示例,概括类别的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2023-02-0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乙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下面是关于近代美国的漫画。该漫画说明(     
A.工业革命成就了美国霸权B.美国积极推进殖民扩张
C.科技与实业是富强的基础D.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
6 . 如图为1899—1919年美国生产和人口的总趋势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B.城市的人口数量高于农村
C.工业实力居于世界领先D.民众收入与经济发展失衡
2022-12-19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各国B.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C.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紧密D.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2022-11-20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8 . 1876年,德国卡洛制造出“真正的红色染料”。两年后,鲍姆发明了酸性猩红染料。随着焦油染料工业的繁荣兴旺,酸碱和其他无机副产品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到1913年德国合成染料的产量占世界的80%。德国化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具有特殊经济地缘优势B.德国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全球领先
C.德国人重视科技的生产转化D.德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
2022-09-27更新 | 4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其实英国从木柴到煤炭的能源转型并非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是由木柴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所导致的被迫选择。然而,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能源转型让英国化危为机,不仅摆脱了有机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且煤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英国冶铁业的发展,而煤炭业与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则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电能的普遍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新交通工具及新通讯手段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英国在能源转型中能“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说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能源转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22-08-15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2022-06-09更新 | 11302次组卷 | 67卷引用:重难点13 两次工业革命-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