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A.17世纪后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后半期
2 . 【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0更新 | 41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课精练(统编版)
3 .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2022-06-09更新 | 11326次组卷 | 68卷引用: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B.缓解了劳资矛盾
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D.反映了国家干预
2022-06-05更新 | 698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4讲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750年世界上只有10种科学期刊。18世纪末至19世纪,随着科学期刊开始向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至19世纪末其数量已达10000多种。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深入人类生活
C.教育专业化程度增强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2-06-04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57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6 . 如图是1841年至1910年进口鸦片所占中国总进口货物的比重变化(单位:%)示意图。由图中数据变化可推断
A.西方列强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B.列强扩大了对华的商品倾销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中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022-05-30更新 | 1353次组卷 | 9卷引用:高频考点57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7 .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D.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2022-05-27更新 | 900次组卷 | 14卷引用:高频考点57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8 . 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在殖民当局的帮助下纷纷创建了种植园或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最主要种植棉花……这一经济格局
A.巩固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B.增加了对西方经济依附性
C.使民族经济得到良性发展D.摆脱了在全球化中的困境
2022-05-26更新 | 534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57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10 .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来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厂泛传播。这反映了
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B.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
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