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互相影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英分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1850)的人口迁移,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和内地联系加强,城市工商业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等成为了自发的人口迁移运动的推力和拉力。迁移的种类,基本分农垦型、商贩型、工匠及佣工型三大类,其中,农垦型指流向(东北、内蒙、新疆、云桂黔、台湾及东南等)边地或(内地各省区)山区,开垦土地,务农为生计的迁移,这是迁移的主流。“长期的超省际移民和大量开山垦荒”,大大拓展了全国耕地面积,生产了足以维持三四亿人口的粮食。“农桑本业人余于地,不能耕种者,不得不逐末谋生”,也推动人口流向异地城乡。清代中期的工商业空前繁荣,与大量过剩农村人口广开谋生路,从事各项非农产业密切相关。

——摘编自《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材料二     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这是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的人口现象。由于工业化开始早晚不一,产业结构各异,与其他国家(包括殖民地)经济联系多寡不一,各国人口流动有自己的特点,英国农村人口转移特点是:开始时间早(18世纪下半叶,就开始大量向城镇和工矿区转移),流动规模大,女性流动多于男性;对外移民多 。

——《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三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51年)        单位:%

年份1801185119011951
1.农、林、渔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
其中(1)商业和交通
(2)家庭和个人服务
(3)公用事业专门职业和其他
35.9
29.7
34.5
11.2
11.5
11.8
21.7
42.9
35.5
15.8
13.0
6.7
8.7
46.3
45.1
21.4
14.1
9.6
5.0
49.1
45.9
21.8
2.2
21.9

——资料来源: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农村人口转移特点形成的原因。
(3)试综合以上人口流动的相关信息与思考,为我国引导新型工业化提出2条建言。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发明
发明人
身份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纺纱工匠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理发师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
纺纱工人
英国
蒸汽机
瓦特
工匠
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发明
发明人
身份
国别
电灯等
爱迪生
电学家、发明家
美国
发电机
西门子
电气工程学家
德国
内燃机
奥托、戴姆
工程师
德国
飞机
莱特兄弟
发明家
美国
炸药
诺贝尔
化学家、工程师
瑞典
碱性转炉
托马斯
工程师
英国
平炉炼钢法
马丁
工程师
法国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材料一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应依据。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
1733年凯伊英国飞梭
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国手摇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英国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英国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英国水力织布机
1793年伊莱·惠特尼美国轧棉机
1782年瓦特英国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富尔顿美国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德国电动机
1887年狄塞尔德国柴油机
1867年诺贝尔瑞典炸药
1885年卡尔·本茨戴姆勒德国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飞机
1837年莫尔斯美国有线电报
1876年贝尔美国电话机
1896年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报

材料二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2018-10-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菜·杰温斯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世界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归纳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