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美英德三国工业生产数据表(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值位居世界前列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英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学技术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
2022-04-20更新 | 419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史学家科林·弗林特绘制的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周期的殖民扩张带来世界市场的形成B.第二周期的殖民扩张与自由主义盛行有关
C.第一周期的殖民收缩主要受亚洲觉醒影响D.新兴独立国家的崛起推动第二周期的收缩
2023-02-10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3 . 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世界城镇化趋势
A.二战后的城市化进展得益于不同类型国家均衡发展
B.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
C.1800年至1850年期间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国家是美国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唯一表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表(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
第一阶段187019132.51.42.93.9
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71.0
第三阶段195019734.93.85.58.6
第四阶段197319792.52.04.4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解读上图中的信息。
(2)依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请你任选上表中的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阶段发展状况的原因。
2022-02-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下表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10%
191315%11%13%8%4%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失衡
B.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C.世界贸易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美国
D.世界贸易格局已经发生改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近代化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对这个历史进程作整体性的概括与总结,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考查视角解读
关于历史时机的问题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有利于工业化准备和开展的历史时机。
第一次出现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第二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第三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关于力度的问题对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实行结构性的变革与改建,是保证工业化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就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与改建应着眼于它的实效,而实效又取决于变革时的力度。凡提出的变革目标和变革所获得的广度、深度,速度,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其力度便是适度的和有效的。
关于合力的问题当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低水平时,自然不能为历史的运动提供必需的启动力与持续力,也就不能把握好历史的时机和力度。反之,情况则会完全不同。因此,采用多角度、多因素和较长时段的综合分析方法,了解各种历史力量或相互抵消、牵制,或相互补充、促进而形成的合力状况,应成为研究各国内向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出发点。

——据周友光《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考查视角,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7 .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莱特兄弟试飞     贝尔发明的早期电话 爱迪生发的电报机

材料四: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材料三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重工业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2021-02-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10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89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俄国10.9304154
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