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世纪的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文化和时代特征


——摘编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历史的发展特征,并加以说明。

材料二 在1870年后的40年里,全球性的大转型得以实现:“发达”的西方或北方,与欠发达的东方和南方之间,在经济增长、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国民收入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西方人获胜的核心工具有二,这二者也是关联在一起的。其一是世界贸易和支付体系以及全球劳动分工。从中获益最多的,是英国及稍后的西欧和美国。另一工具是殖民地国家,正是它们使新的全球分工与世界贸易得以运转。这里所说的殖民地国家,也包括那些间接被殖民控制的国家,例如中国和众多拉美国家。西方国家利用军事、政治及债务优势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准在低关税或无关税的情况下进入它们的市场。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后期的“全球性大转型”。
2021-01-21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帝国主义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个古老的社会如中国、奥斯曼帝国已被逼得走投无路,在几次战争之后,成为西方的半殖民地。西方在这些国度享有贸易特权一逐步地中国、奥斯曼帝国被卷入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边缘地区,在经济、政治上基本处于附庸地位。

——摘编自朱宁《工业革命:核心区欧洲与边缘区国家》等

材料二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形成方式、主导者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的不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动力与路径》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导致其演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述该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了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各种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对材料三中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