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即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3-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至18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官方贸易甚至民间走私贸易从未间断,个别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输出品主要以丝锦织品、陶瓷、冶金制品等手工业品以及茶叶为主,而输入品的种类非常少。大量的贸易出超部分以海外白银流入的方式得到平衡。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仍坚持从内战起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随着海外扩张活动的加剧,美国商品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起来。除欧洲传统市场外,美洲一些国家成为美国商品的新市场。1900年,美国的出口比1860年增加了3倍,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6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1866年美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16%,而原料则占72%的比例;到1914年,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到48%,原料出口下降到40%。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
2023-05-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由此开始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 . 18世纪以来,在重大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多次产业革命,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   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革命孕育工业革命的过程。之后 农业和工业仍在发展,农业的“革命”和工业的“革命”没有终点。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但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国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促使自耕农消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

——摘编自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事记

时间

重大事件

1892年

德国吸收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处,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规定股东人数有限,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这种形式相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所采用。

1904年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 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1913年

英国、德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的占比分别为15%、11%和13%。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等

材料三   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指出,我们向别人开放,世界也同样向我们开放,这 就大大扩大了我们的发展空间;过去人家制定规则,我们来执行,现在我们不但要参加,而 且要充分发表中国的意见,维护我们中国的利益;过去许多方面是受到歧视的,因为你不是 世贸组织成员,现在如果发生贸易争端,中国可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争端。

       ——整编自2002年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组织形式和贸易格局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动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2023-0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
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1885德国本茨和戴姆勒汽车
1894美国福特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石化1859美国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1837美国摩尔斯有线电报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材料二: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述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年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高速度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人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材料三: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通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摘编自沈宗武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2023-06-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两次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某个生产环节”的名称及其两项代表性发明,并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材料三

表1历史学科学业质量(部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

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在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一首诗歌

内容如今我们每人所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面包
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出处英国《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一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从史料的角度,沿着材料三表1的提示,谈谈您对表2诗歌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埃及前总统纳赛尔(1958-1970年在任)曾经说过:石油是文明的中枢。石油产业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从“煤油时代”进入到20世纪上半期的“汽油时代”。二战后进入大发展时期,现代石油工业进入“燃料和化工时代”。下表整理了20世纪以来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主要生产方主要消费方油价与欧美经济重大国际事件或现象
20世纪前半期总体上升美国英国欧美列强美英控制世界石油产销,展开激烈争夺。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50中东为主,美国、苏联、拉美和非洲。欧美日苏等工业国油价低廉,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控制中东石油。亚非拉等国收回石油权利。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并以石油为武器争取自身权利。
20世纪80年代前后40%。其他清洁能源逐渐发展。发达国家油气占国内能源的比重下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油气占国内能源的比重上升。油价上涨,经济陷入低谷。伊朗推翻亲美政府,美国转而制裁伊朗。苏联支持伊拉克、利比亚。
20世纪90年代油价跌落,经济快速发展。围绕石油,利益各方继续博弈。新能源事业发展。

——摘编自刘波《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初推动石油生产与消费进入“汽油时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方面提出一个具体看法,并予以论证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1-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
8 . 交通发展与整体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引人注目,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促使政府给它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资金占全国总投资的1/31860年德国在较短时间已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19世纪四十年代达2800英里,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总长度。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二   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20世纪之初,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运量的激增迫使政府扩大自己在运输领域的职能范围,1936年英国颁布“千线公路法案”,规定30条干线由运输部长直接负责。1947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1956年美国《公路法》规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90%的费用。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欧美交通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26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意义上的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这可以在经济社会中找到最深刻的根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突破的推动下,铁路这种更加完善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铁路改变世界》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21010593822
18803721691751658
189061722433134919
1900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