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新增)所属国家(区域)
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佛罗伦萨意大利
17世纪—18世纪后期阿姆斯特丹荷兰
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伦敦英国
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纽约美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京、新加坡、香港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

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围绕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演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2024-06-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为题,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认识。(要求: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0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小说讲述了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从伦敦出发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


材料二: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再加上人工和纸张成本高昂,以及与投资人的纠纷,最后,古登堡破产了。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三: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你在答题卡的地图上为小说主人公设计一条环球旅行最佳线路,并说明理由。(要求:在答题卡的地图上用“一”清晰标示。)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技术的力量”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谭浩《中国的“后钢铁”时代》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3-17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校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默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认为19世纪的世界出现了五大特点:它是一个生产效率不均衡提升的时代,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一个不平衡的相互关系加强的时代,一个平等和等级制度对立的时代,一个解放的世纪。这五大特点的提取,上与18世纪相比较,下与20世纪相衍接,无疑是从21世纪的视角观察19世纪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请从19世纪世界五大特点中任选一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02-04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因素,也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外在表现。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多作为商品流通过程的要素而出现,由于货币的媒介作用,时间与空间因素被引入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流通允许交换过程中时间的延伸与空间的拓展,当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世界市场。马克思将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张的过程。同时指出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在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一直是衡量一国强盛的最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2019)
从材料中任选某一时期或某一个国家,分析其制造业变化的情况,并进行合理解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国际权势构造的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和列强相对实力位置的大幅变动。


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联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