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制。一战爆发后,为满足战争需要,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
A.纸币的发行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B.货币体系的变化促进社会的转型
C.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反映大国兴衰D.世界大战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遏制经济强权

材料   1888年,美国联邦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开始引入反垄断法案,1889年他将法案提交给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他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讨论中说:“我所提出这个法案的一个目标是引入美国的法院救助,以应对给公民的工业自由带来损伤的联合行为。工业自由是每个人所享有的在任何合法的职业中工作、劳动和生产的权利。它是所有权利和特权平等的基础。”“托拉斯的唯一目标是使竞争变成不可能。它能够控制市场,提高或降低价格,并且以此来最好地提高它的自身利益,降低特定区域的价格和破坏竞争,在没有竞争的领域则随意地提高价格。自私和不受竞争控制的法律将促使托拉斯企业不顾消费者的利益。”

18904月,参议院以52票对1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司法委员会提出的《谢尔曼法》,众议院也以242票对0票一致通过了这项法案。189072日,该法案经哈里森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

189072日,《谢尔曼法》在美国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反垄断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摘编自李晓新《溯源美国反垄断法:一切为了遏制经济强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出台《谢尔曼法》这一历史现象。(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03-01更新 | 39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3 . 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2020-03-12更新 | 875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

(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5 .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6 . 下表为1910—1990年英、法、美、俄(苏联)四国钢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甲、乙、丙、丁四国分别是()
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10年3.46.526.53.3
1937年7.913.251.417.7
1950年8.716.687.827.3
1970年23.828.3119.3116
1990年19.016.589.7154
A.法、英、美、俄(苏)B.英、法、俄(苏)、美
C.俄(苏)、法、英、美D.英、俄(苏)、法、美
7 . 下图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变化情况。造成欧洲与印度数据变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A.生产方式的变革B.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C.文化程度的差异D.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8 .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的次演说中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德国外长议会演说的背景是
A.议会成为德国权力中心B.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的发明
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9 . 下图漫画《下一个!》(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成一只章鱼,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会和白宫。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它可用来说明

A.垄断组织的影响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西方民主的没落D.跨国公司的蔓延
2021-07-06更新 | 552次组卷 | 16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频选择题23题)(天津专用)
10 . 如图为1899—1919年美国生产和人口的总趋势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B.城市的人口数量高于农村
C.工业实力居于世界领先D.民众收入与经济发展失衡
2022-12-19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