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明朝书院共计1239所,其中嘉靖年间最多,占总数的13%:万历年间次之,占总数的71%。明中叶以后书院之所以兴盛起来,主要是因为科举越发化,官学有名无实,一些理学家如湛若水和王守仁等人,为救治时弊,多立书院控徒讲学。他们的弟子也纷纷建立书院,于是,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一时。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文化专制越来越严重,不许自由讲学,朝廷曾先后4次下令禁毁书院。但是,因书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不久又得以恢复,最著名的是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复建的东林书院。

——摘编自刘丽平《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材料二   1874年,唐廷枢、徐寿等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其考试内容包括天文、算学、医学、制造、化学、兵器与地质等,已经不限于学习西方技艺而已。同时,西人教会在华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为例,先设西学、国学和神学,后来在文学、理学、医学、神学四个学院开设西语、数学(代数和微积分)格致、天文、化学、金学(即今日的力学)地学、航海诸项课程。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明代书院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学院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022-03-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了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的比重尤其迅速上升。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出口量不断增加。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美两国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共同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3)指出“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区的市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2021-10-25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材料一   唐朝时,陆路和海路出口的商品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也都成为大宗商品。当时中国商人和手工业工匠前往中亚,西亚及南洋各地定居的有很多,外国商人居住在中国各城市的也不少。据记载,唐甫宗时,政府讨伐扬州叛乱过程中发现在叛乱中被杀死的外国商人就有2000余人。唐政府在长安设有鸿胪馆专事招待外国使节和管理对外贸易工作,置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征收进出口关税,检查船上有无携带违禁品,保管进口货物,收购政府专卖品等。据阿拉伯人苏莱曼游记所说,关税率约为从量的30%。市舶司有海关的性质,为宋、元、明等朝沿用。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是从鸦片贸易开始的。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主流不是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曾经占据进口额的首位。从长期趋势来看,正常的商品进出口交易是中外贸易的主流。下面是18711936年我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

近代中国主业出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出口总值(%)

时间丝及丝织品豆类及豆饼籽仁及油矿砂及金属棉纱、棉制其他
1871-187352.734.50.1---12.7
1891-189336.924.61.2---37.3
19138.435.312.07.83.30.632.6
19201.618.613.09.13.21.453.1
19313.613.421.48.41.64.147.5
19364.37.81.318.77.73.957.2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变化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记载,从17世纪起,江南地区一直使用多锭纺车技术,18世纪晚期,人力纺纱机在松江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流动轧花人为农户轧花、梳棉等。家庭棉纺织作业成为妇女的工作。有记载表明,一个女孩需要花4年时间才能娴于纺纱和织布。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乡村专于纺纱,城镇专于织布。布号或布行控制着松江大部分棉纺织业生产,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商业化的经济活动。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然而,1840年以后的60多年中,松江连同江南的其他地区经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中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内战,内战期间,江南地区损失了一半的人口。这一时期还经历了气候变迁的逆转,包括气温的骤降、夏雨淫霖以及时常爆发的洪水,破坏了棉花的种植。值得注意的是,1846年,江南学者包世臣已指出:“松、太利在梭布……近来洋布盛行价止梭布三之一,梭布势必减滞。”

——摘编自李伯重《“过密化”与中国棉纺织业生产》

材料二   1787年,英国原棉消费增加到2200万英镑,棉纺织业成为雇佣人数与产品价值仅次于毛纺织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消耗的大部分纤维都是使用机器清洁、梳理、纺织的。半个世纪以后,原棉消费量增加到3.66亿英镑;按产品价值、资本投资以及雇佣人员计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几乎所有的棉纺业雇员都在按工厂制度组织的制造厂中就业。棉纱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以前价格的1/20左右,而且最便宜的印度劳动力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与兰开夏的骡机和画眉乌织机进行竞争。英国的棉纺织品畅销到世界各地,出口值比国内消费量大1/3以上。棉纺织工厂是英国工业实力的象征,同时也造就了庞大的工业无产阶级。

——摘编自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前途不同的原因。
2021-08-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它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英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强调的是,英国的城市化对于工业革命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比如: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大量中小城镇的兴起,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城市化的深入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活跃了工业经济,城市经济资金开始流入工业领域,为工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加速资本积累,从而使英国工业规模在原来基础之上更加宏大,另外,城市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样一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城市对粮食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促进了农村中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明南(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关系探究》

材料二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后期兴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大多数企业都是“官督商办”的形式。所谓“官督商办”,就是由商人集资创办企业,清政府任命官员对其进行监管,这种形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中国,洋人生产的大量棉纺织品曾抢占了中国纺织业的市场。洋务派随即开办起中国自己的棉纺织厂,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上海机器织布局。此厂的规模设备日益完善,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量可观,使洋纱、洋布已不再是人们购买的首选了。

——摘编自刘思含、韩立君《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时在鄂些方面向西方进行了信鉴,并评价这些信鉴所产生的影响,
2022-0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三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慢)处肇毅(京都)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落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求富强”采取了哪些举措?洋务运动没有能够解决“长久之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2-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季末年,“潘侃(徽州商人),少时随着伯父、叔父入蜀经商,后又从父亲手里领取了少量资本,转贩于荆(湖北荆州)扬(江苏扬州)吴楚之间,不久成为大富翁”。此后,他的两个儿子继续从事父亲的事业,“家业大饶”。

——摘编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

材料二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封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摘编自庞利民《晋商与徽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潘侃及其后代“家业大饶”的社会条件。(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致使徽商“开始走下坡路”的因素;说明徽商当时“自我救赎”的办法或途径。(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22-01-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3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2-07-18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存在于人心而被道德戒律束缚的个人物质私利的恶魔至此得以解放。”亚洲的反现代化批评实际上是“一战”及战后西方惨状和悲观的产物。但许多的亚洲批评者只有经过一些西方的东方主义者的鼓励之后,才对他们自己和自己的观点产生足够的信心。其中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对亚洲的观代化批评者如印度的甘地、中国的张君劢和梁启超等有直接的影响。

——据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材料二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运动,近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就是一个现代化孕育、生成并扩散、推进的过程。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有时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以致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里,正是它在主宰社会的走向。这个立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企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如果其不能在过程中逐渐融入现代化,那么暴烈终将产生。

——摘编自钱乘旦《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亚洲反现代化思潮高涨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中的观点,评析洋务运动。
2022-07-15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国家出现后,不再征收内地关税,近代国境关税应运而生。国境关税除了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成为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调节、保护和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生产。1640年英国首先实行国境关税,法国等其他国家随后陆续实施。鸦片战争后,中国古代海关转向近代海关,海关近代化的进程伴随着海关自主权丧失的半殖民地化进程。清政府兴办洋务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海关税收。中国为收回海关自主权,进行了长期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真正取得了海关自主权。改革开放前,我国关税工作比较简单,关税不被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张向先主编《国际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率先实行国境关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海关及其税收的发展历程,并说明新中国完全收回海关自主权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