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明朝,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明政府对金银矿业采取了高度统制的政策,官府垄断经营,厉禁民间私采。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一些具体的政策又不尽相同,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基本上处于时开时闭的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刘利平《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一些富于变革精神的官员改变“夷夏之防”的观念,以“自强”相号召,提出“师夷”的主张,以最刺痛国人神经的军事工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洋务运动。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材料,钢铁资源开发逐渐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李鸿章是19世纪70年代倡议钢铁工业建设最为积极的政府官员。关于开矿炼铁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吉利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具有钢铁冶炼能力的近代钢铁企业。

——摘编自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金银矿业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原因。
2 . 学习历史,为的是更好地面向未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舟山“国初为明季遗顽所据,顺治八年,固山金汝砺等平之,仍徙其民”。顺治十二年,清廷采纳浙闽总督屯泰的疏言

“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置重典”。海禁实施后,“贼长驱内地,直抵其城邑”。沿海居民房屋被“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途”。许多盐场被划界外造成盐业停断,“温郡无盐,乃令杭商贩卖,价昂数倍,穷民食淡”。

——祝太文《清初浙江海禁的实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云贵总督鄂尔泰对土司祸害作过深入的考察。他说“土司肆虐”,“相杀相劫,摧残汉人,荼毒夷人,此边疆之大害,必当剪除者也”。只有“剪除夷官”,方能“清查田土,以增赋税”。改土归流后,清政府规定“汉番交界处,每月立定场期三次,公平交易,不许汉民用强短价及兵役勒肯”,清政府还在各府州县设立了学校,招收苗民子弟入学读书。

——陈权清《明清改土归流述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之果也是必然的。所谓英国议会投票表决通过的英国对华战争拨款,乍一看似乎是偶然因素,其实在这种偶然性中包含了极大的必然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中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摘编自刘春福《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浙江海禁的做法。结合所学,分析清代海禁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土司祸害”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清代废除土司制的进程。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变迁的影响。②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旨在“强兵”的近代企业。分析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2022-03-0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不仅在中国纺织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研究中国手工业向机器工业的发展和中国人服饰的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中国布缕之征,惟丝、枲(枲,xǐ,指麻类植物的纤维)二者而已,今世则又加以木绵焉。……《元史》种植之制,丁岁种桑杂果,亦不及木绵,则是元以前未始以为贡赋也。……至我朝(明朝)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随着棉植业的发展,中原的河南、山东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两大重要的产棉区,后者还成了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在松江,“中产以下,日织一小布以供食。虽大家不自亲,而督率女伴,未尝不勤”。松江生产的棉织品有标布、扣布、稀布、番布、药斑布、中机布、小布、三梭布、龙墩布、云布、飞花布、浆纱布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858年,密切尔(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在报告中称:“沿海城市里一部分富裕阶层穿用我们的布匹,在夏天,为的是节省丝绸与绉纱;在冬天,则加上棉絮,节省皮衣和厚重的缎子。商店的账房先生和店员穿用我们的布匹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洋布比同等的土布好染色而显得光彩。……富裕阶层之所以穿洋布,也不是因为洋布好,而是因为做起所需衣服来,碰巧洋布比他们的土布便宜罢了。”1884年九江海关报告:“手工织品要出较高的价钱,这种情况常常使得穷苦阶层的人必须买用那比较起来并不耐穿的进口货。”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洋布消费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和近代民众衣料变化的异同。
2022-03-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材料一   唐朝时,陆路和海路出口的商品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也都成为大宗商品。当时中国商人和手工业工匠前往中亚,西亚及南洋各地定居的有很多,外国商人居住在中国各城市的也不少。据记载,唐甫宗时,政府讨伐扬州叛乱过程中发现在叛乱中被杀死的外国商人就有2000余人。唐政府在长安设有鸿胪馆专事招待外国使节和管理对外贸易工作,置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征收进出口关税,检查船上有无携带违禁品,保管进口货物,收购政府专卖品等。据阿拉伯人苏莱曼游记所说,关税率约为从量的30%。市舶司有海关的性质,为宋、元、明等朝沿用。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是从鸦片贸易开始的。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主流不是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曾经占据进口额的首位。从长期趋势来看,正常的商品进出口交易是中外贸易的主流。下面是18711936年我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

近代中国主业出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出口总值(%)

时间丝及丝织品豆类及豆饼籽仁及油矿砂及金属棉纱、棉制其他
1871-187352.734.50.1---12.7
1891-189336.924.61.2---37.3
19138.435.312.07.83.30.632.6
19201.618.613.09.13.21.453.1
19313.613.421.48.41.64.147.5
19364.37.81.318.77.73.957.2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变化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比较确实的史料记载,18世纪20年代,汕头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市镇。1851年(咸丰元年),英美洋船入泊汕头港进出外海航道上的妈屿岛。为了管理方便,1853年(咸丰三年),潮州海关从庵埠搬迁到妈屿岛上。

这个新兴的商港很快引起敏感的外国商人的注意。1857年(咸丰七年)10月,怡和洋行大班约瑟夫·渣甸写信给英国对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信中指出,汕头港是已经通商五口之外常有沿海船只开来的唯一口岸,是“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

关于这个港口的商业贸易,渣甸提到潮汕出口商品的大宗——蔗糖。实际上,更加吸引外国商人前来的是鸦片贸易。1853年以后,茶叶海运开禁,外国商人在汕头港也可以买到茶叶。

而后在1858年(咸丰八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包括在新增通离口岸里面的是潮州。但是,这个当时还是韩江流域最重要物城市却远离大海。而作为商港,汕头却有其难得的优势,最后潮州的“开埠”,变成汕头开埠。

——摘编自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汕头开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汕头开埠对潮汕地区的影响。
2022-02-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建议“划分三洋”。内容是,制造中型炮艇30艘和3艘“大兵轮”,分为3路。一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天津,设北洋舰队司令部;另一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吴淞口,设中洋舰队司令部;第三部分炮艇和一艘大兵轮驻台湾,设南洋舰队司令部。1874年,日本军队借口琉球渔民被杀,乘军舰侵略台湾,给了清政府很大震动。虽然事后通过外交途径和赔款解决,但朝廷上下一致认识到:“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1875年,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制造和购买铁甲舰,对付日本。另设一支福建海军,掌握在闽浙总督和福建船政大臣手中。正规的海军建设从这一年开始。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
2022-02-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就不可能从内地买到茶叶”。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就这样,到19世纪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终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买办队伍。而买办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仆役头目”、“贸易中介”,而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扩张与渗透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编自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买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润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对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爱……在饮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开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乡香山北岭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园),则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

——摘编自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穆炳元(生卒年不详),宁波定海人,曾在1841年秋天的定海战役中被俘,因为他会讲英语,跟随英军进入上海,在英军离开后,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发展。当时一些洋商洋行如遇有大宗交易,都请他做中间人,业务甚为繁忙。后来,他开始招收学徒,传授语言和经纪人知识,学生多是从浙江到上海谋生的家乡子弟。穆炳元自己担当和传授的角色就是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清初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为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近代逐步转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中间人或代理人)。随着通商口岸买办阶层的兴起,穆炳元被后人称为“上海买办始祖"和“洋泾浜英语"(用宁波方言音译的英文、英语)教育的鼻祖。

——摘编自毛祖棠《百年浙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炳元成为“上海买办始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买办”对中国近代商贸发展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季末年,“潘侃(徽州商人),少时随着伯父、叔父入蜀经商,后又从父亲手里领取了少量资本,转贩于荆(湖北荆州)扬(江苏扬州)吴楚之间,不久成为大富翁”。此后,他的两个儿子继续从事父亲的事业,“家业大饶”。

——摘编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

材料二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封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摘编自庞利民《晋商与徽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潘侃及其后代“家业大饶”的社会条件。(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致使徽商“开始走下坡路”的因素;说明徽商当时“自我救赎”的办法或途径。(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22-01-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清代统治下的国土面积增加了近2倍,已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全国的耕地面积从7亿亩增加到13亿亩,中国人口从1亿增加到4亿,增长速度是同期欧洲的2倍多。国内贸易的规模很庞大,贸易总量增长了3倍,而同时期经济发达的英国和荷兰仅分别增长3%和2%.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机制在18世纪的中国国内市场中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和整合力,其统一的国内市场已初具规模。

——摘编自徐毅《大国优势与清前中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降,农村商品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以及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仍然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商品凭借条约特权输入中国国内市场,棉纱棉布最为大宗,税轻价廉,销量极好,极大挤占了中国土布的市场份额,导致土布严重滞销,随之而来的则是土布商品布产量剧减,纺织业日益衰落,耕织结合的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遭受沉重打击。农村的商品流通被迫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农产品很大一部分供应国际市场,而且价格等方面受世界资本主义支配。

——摘编自刘馨秋《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特点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经济发展所拥有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