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020-09-08更新 | 1819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2 . 茅盾的小说《春蚕》里有这样一段话:“洋鬼子怎样的就骗了钱去,老通宝想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子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材料
C.中国自然经济瓦解D.民众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2020-09-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英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糠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过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摘编于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比较说明材料二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2020-09-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试题
5 . 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B.中国对外贸易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D.中国已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0-09-0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楚、粤铁商,咸丰(1831-1861年)前销售甚旺,同治(1862-1875年)后期则外洋铁价较贱, 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产生了新兴社会阶层B.逐步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C.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D.洋务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7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束缚而快速发展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均衡
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D.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2020-08-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甲午中日战争后的19世纪末D.一战间(1912—1919年)
2020-08-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873 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该材料适用于研究
A.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经营状况B.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限制的意图
C.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D.爱国华侨“实业救国"满腔热情
10 .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2020-08-15更新 | 559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