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土布逐渐采用洋纱织布,出口量迅速增加。如表为1871~1900年间中国土布出口量值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
年代数量(担)价值(千海关两)
1871~18753903193
1876~18809328487
1881~188512917526
1886~1890280861037
1891~1895885263289
1896~19001391885855
A.传统手工业技术持续领先世界B.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支柱
C.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巨大D.逐渐减少了对列强经济上的依赖
2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4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丰富B.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便于海外贸易D.自然经济较早开始解体
6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
8 . 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章、杨坊等人,尽管他们依附于外国人,但他们的出现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国商业发展是因为这批商人
A.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
B.创办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
C.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D.抓住贸易中心转移的契机
2020-10-16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口的职业结构(1860~1895)

大类比例细类
专业人员5%政府部门官员、胥吏、职业性的安保人员等
社会部门职业文人(老师、作家等)医生、牧师、僧人等
商业人员30%个体批发商商品经纪人、钱庄主、批发坐(行)商、买办等
个体零售商零售店老板、小额高利贷者、饭店老板、游商等
雇员账房先生和学徒、商业劳动者等
运输人员30%运输代理人、船主与水手、长途挑夫、从事当地运输的驮夫等
制造业人员10%工匠、手工作坊的学徒和雇工等
建筑人员10%技工、建筑学徒和工匠等
农业人员5%土地耕作者、牧畜饲养人、渔民等
边缘群体10%保镖、门房、家仆、艺人(卖唱、说书等)乞丐、无业者等

——摘自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


解读材料,围绕“社会变迁”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晚清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