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

——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

材料三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工业革命动力的革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有了更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动力革新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各有哪些革新?
(2)据材料二反映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比材料二、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4)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图表中E-F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022-08-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麒《重温清末实业家张謇“棉铁主义”》

材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践行“棉铁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当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2-08-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173012支。除此之外,日本人也在中国新建了若干工厂。中国工人阶级增长的速度,比中资工厂的增长速度以及中资和外资工厂加起来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的增长速度都要快。在此期间,被运往国外的“苦力”(华工)也有千百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在俄国做工的,不久后就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人数的增长,视野的开拓,工人阶级必然要向过去自己完全被埋没的处境发出挑战。

——摘编自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爱泼斯坦全集:国际视野回顾近代中国变迁》

材料二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间,国民政府提出兴办国家工业的方案,并规定了提倡国货的具体办法;1934年制定了《工业奖励法》及其各项附属法规。当时的私人资本,棉纺织业始终执工业界的牛耳。根据1933年的工业普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六省的厂家数目合计约占总数的92%。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1920年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2-07-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分配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客观上注定了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不完整的发展道路,致使民族工业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力量薄弱,无法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摘编自张汝《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的重任。“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此种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10088.541.50
华商企业011.558.5100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材料三   瑞蚨祥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如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材料三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25—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7 .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
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
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
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
(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
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
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
(2)指出材料二、三所处的两个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
(4)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2020-10-2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见下图)。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荣氏兄弟也由此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福新面粉公司在该段时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并简述民族工业肥料不足和生长缺陷的各自表现?
2020-07-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簿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陈向东(毛洋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断中国在国民经济设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断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020-07-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