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郑州·阶段练习
1 . 1917年,大明眼镜钟表公司由亨得利钟表店的创办人王光组与友人合伙创办。新公司采用了看似与汉语专名无关的“New China”作为专名。“大明”与“New China”之间的共性在于都能让人感觉到前路充满希望与光明。与之类似的公司还有Kwang Hwa(光华火柴公司)、Fu Sin Flour Mill(复新面粉公司)等等。这反映了当时(     
A.爱国人士追求进步的愿望B.民族资本家崇洋媚外心理
C.抵制洋货形成社会的共识D.广大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3-10-24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171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5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2022-06-08更新 | 4241次组卷 | 31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官利制度作为近代中国的种利润分配方式,其特点在于:其一,只要购买了企业的股票就能从该企业获取固定利率,而不管其经营状况如何;其二,先派官利,然后结算营业利益;其三,只要股东交付股金,官利即开始计算。据此可知
A.资本市场逐步趋于成熟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亟需改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60、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掩护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悄然出现,但并没有得到清朝的许可与承认。随着对外战争的一再失败,清廷放松了对民间资本设厂的限制给了民族资本主义以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民党政权巩固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僵局。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C.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反映了权力与市场的互动
D.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发展的空间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家茅盾创作的小说《子夜》于1932年完稿,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吴荪甫,出身“书香世家”,曾游学欧美,颇为精明强干,雄心勃勃,学成归国后“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已任”。为实现抱负,他辗转来到上海,经多年打拼,终于建立了“裕华丝厂”等企业。

1930年,吴荪甫的父亲一吴老太爷因躲避农民抗租运动前往上海避难,结果,吴父无法承受上海的灯红酒绿,惊惧而死。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具有美国背景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说服吴荪甫合作,共同进行股票投机,并试图通过金融影响当时的国民党军阀间的战局。他一方面希望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和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可另一方面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时,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

在股票投机获利后,吴荪甫还与人组建银行,不断兼并一些工矿企业,并利用收买工人运动的“叛徒”、勾结军警镇压等手段,使工人运动一度平息。可是,随着洋货大量倾销,吴荪甫的企业在经营上遇到困难。买办赵伯韬却趁吴资金吃紧之际试图吞并其企业。为克服危机,他试图克扣工人工资,结果新一轮工人运动兴起,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绝境。经过几番思考,吴最后决定逃离上海,告知家人要“去庐山”。


结合所学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求准确全面。)
2019-04-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十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2020十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