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
时间      名称
1866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图1,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与图1相比,图2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7-11-2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杨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戎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间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
(3)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的原因。

4 .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三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