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 北等省,缥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图2、图3所示为民国时期《申报》关于金融广告刊登数量的统计。



——摘编自李斌娥《中国近现代金融广告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幅图片或两幅图片相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20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15·浙江宁波·一模
名校
3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2021-03-15更新 | 36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6中国近代经济
4 . 张之洞指出:“窃惟富国之道,莫要于农工商三事”,“又国计民生,莫要于农工商实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实业救国行动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后,他们的面粉根基已稳,后又接连创办了九家棉纱厂。这些厂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穿的企业,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拥有绝对大的比重。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摘编自白龙《荣氏兄弟的实业救国之路》

张謇1896年春天,张謇与他人筹划创办大生纱厂,于18995月正式开始纺纱,当年便有赢利,1900年纯利就有5万两。张謇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便首先说明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到1922年张謇70岁生日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同时,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约为1600万元。张謇成为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摘编自张莹《张謇和近代实业救国》

卢作孚卢作孚和友人黄云龙合创民生实业,寓意是:立足民生,报效祖国,着手航运。当时,日本公司独霸川江,华轮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创业开始就意味着破釜沉舟。他决定吞吃小企业逐步做大,最终化零为整。最多的一年,民生并入7家轮船公司,总吨位飙升到1500吨。越来越多的船运公司插上民生旗号,航线延长到5000多里。日本公司由盈转亏,见势不妙,默默退出川江。卢作孚被称为中国船王

——摘编自吴比《卢作孚:航运巨子的实业救国梦》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张之洞的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初南洋兄弟公司红金龙香烟的广告,其上部文字为“今有烟二种,-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利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出现这种广告宣传现象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B.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C.自身缺乏竞争能力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021-03-01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家的家国情怀B.教育救国思潮盛行
C.民族企业扩张市场困难D.无锡最先开放口岸
7 . 下表是1893年一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从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我们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B.沦为原料产地的中国
C.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国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处境
2021-02-10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动力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曾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作者认为
A.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民族工业发展获得有利条件
C.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中国问题D.军阀利用帝国主义维持统治
2021-01-24更新 | 87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10 . 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故事梗概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最终,由于合伙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A.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长
C.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D.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没有史料研究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