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张謇是热心救国的实业家,他曾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仅是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之后就每况愈下了。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南通大生纱厂形态的是(     
A.AB.BC.CD.D
2021-05-24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893-1936年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
18930.6/7.813.078.6
19101.50.116.017.065.4
19203.20.225.116.954.6
19303.71.921.317.355.8
19366.12.735.613.042.5

A.物质生活质量不断下降B.难以应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传统手工业仍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困境与发展并存
2021-05-2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883年,中国首富胡雪岩与洋商开展了一场湖丝收购大战,亏空1000万两白银。恰在此时,李鸿章为打击左宗棠,放风声称胡揶用了阜康钱庄的存款,引发挤兑风潮。导致胡雪岩最终破产。这说明近代中国
A.独立民主是富强文明发展的前提
B.列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阻力
C.金融业落后制约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不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4 . 近代以来,我国蚕丝业中的投机行为严重。以上海为例,大量缫丝者在打算从事生产时,只是向厂主租赁车间与设备,有时还租用商标、戳记。由于租期很短,缫丝者对自己购买机器、厂房不感兴趣。该现象会导致
A.民族资本主义急剧衰落B.蚕丝业对外竞争力下降
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小农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2021-05-13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光绪七年(1S1年),广东南海知县即以"各省制办及其,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广"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反映了
A.官督商办企业的封建性B.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C.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控D.封建势力束缚近代企业
2021-05-0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穿于阐述历史的首尾。历史线索不是外注的,是历史自身所固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复认识和探索的结果。客体的历史千姿百态,近代的历史更是森罗万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即使共同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取径和结论也不会都一样,因此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演绎成呆板的公式,运用其原理,可以这样体现,也可以那样表述,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矛盾、错综的社会历史,要有不矛盾的思维和线索才有可能理顺。

——陈旭麗《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依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任选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并按时序对该线索予以说明。(要求:所选历史线索明确合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估计,1894年我国国家资本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包括外商)中所占比重为391%,1911年下降为268%。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清政府强化了抑商政策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D.抵制国货运动受到打压
2021-05-04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部分学术观点

角度内容
资本主义发展动力和环境中国经济的艰难“惊异到了可怕的程度”,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来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断生力量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突破,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冲击。中华民族的经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虽然近代中国确实是历经苦难,危机四伏,但不一定是这个社会的沉沧,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也有发展进步。
贵本主义发展和不发展的争论中国民族资本主又不仅应该包括外国资本,还要把过去被开除的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和国家资本,都包括到中国资本主义之中,它们同属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明确表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要全面估计中国资本主又化程度,还应该包括官僚和买办资本,在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适应三个方面。

——整理自徐建生《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提出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9 . 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先生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1836年生于“蚕桑为业”家庭
1854年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游历暹罗(泰国)、缅甸,考察机器之学,受启发。权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
1872年携资回国,赴浙沪考察缫丝
1873年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81年被以“专利病名、夺人生业等”原因予以封闭,被迫将厂迁到澳门维持下去—
1885年简村丝偈复业,将丝厂迁回简村,改名为“世昌纶"
20世纪初全省机器课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10万人,生丝出口总值达4000万两白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19世纪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D.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关税产生最早的区域是中国大陆和欧洲大陆 (欧洲大陆不包括英国、 北欧及其它岛国),在欧洲大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在古代中国,有关关税记载的最早朝代是周朝。“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买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摘编自徐信艳 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关税征收的特点。

材料二   早在关税主权丧失的清朝末年,关税主权的丧失,在国内就已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更清楚地认识到关税主权丧失的危害。郑观应提出:“凡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梁启超指出清政府的协定税率是片面的,“夫关税问题,实我国将来与世界竞争之生死问题也”,“苟为整理财政起见,此权若不收复,则其支绌其危险,皆不可思议”。

孙中山主张新政府应先将海关税则重新修订,但迫于形势,又说“重订税则亦须与西人和衷商议,决不使中国债主有烦言也”。随后的北洋政府,寄希望于国际会议收回利权,但最终失败。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英国承诺“放弃要求任用英籍臣民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任何权利”。但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美国人李度为总税务司,把已收回的海关主权转到美国手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彻底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旧中国时代的关税不自主状态才得以真正结束。

——摘编自姜萍《近代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历史考察》


(2)依据材料二, 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关税问题的认识比郑观应的观点更深刻?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历经曲折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