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
C“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D“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务运动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A.AB.BC.CD.D
2020-07-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示范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述:“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四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20-07-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中国大约有4亿人口,广大农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不仅自产棉花自纺自织和自用,而且还向市场出售相当数量的商品布。本来,中国的纺织品市场无需进口外国的棉纱和棉布。况且“洋布”也不及“土布”结实耐穿。但是,由于来自英国的棉布,不仅外观均匀美观,而且售价也比“土布”低廉得多。于是,中国的棉布市场开始出现“洋布”驱逐¨“土布”的现象。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制棉布已因“价当土布三分之一”和“布幅阔于土布数倍”等产品优势横行于中国棉布市场。1871年,英国驻华领事在报告中曾提到:“中国农民开始发现这种外国棉布比自己的便宜,在某种程度上,低廉的售价抵补了不耐穿的缺点。”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外国的棉纺织品已占据近代中国进口商品总领的三分之ー而1885年以后,更是经常占据第一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外国的棉纺织品中拥有许多“比较优势”比如,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据严中平研究,“如以18291831年英国棉纺织工人棉布生产率每小时为指数100计算,1859—1861年提高到708;1880—1882年提高到948,土布成本自成丰年间到光绪初年的20多年中降低了84%。同治十ー年(1872年)后的14年中,棉纱价格下降了1/3以上”。

这些商品的进口符合当时中国海关的关于工业品的进口规定,即外国棉纺织品是在缴纳《南京条约》中订下的5%的进口税率后合法入境的。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不得摘抄材料。)
5 . 19世纪初,在关于长江三角洲贸易的描述中,凡言及苏州,就有“由苏州分销全省”等字眼;到了六七十年代,对于贸易过程的描述已变为“从上海携带……前往苏州”等。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贸易的扩大B.农民运动的冲击
C.江南经济的衰退D.民族工业的兴起
6 . 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此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 .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同时也促使这些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他们虽是留在国内港口的商人,但他们“负责建立了很多殖民地,……维持了殖民地的供给,……开辟了新的市场,找到了新的土地,使整个欧洲富裕起来。……”

——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请回答欧洲的海外扩张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罪恶的黑奴贸易又称“三角贸易”,它是欧洲殖民扩张的有力见证。



(2)依据上述地图描述“三角贸易”的过程。
(3)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什么形式向海外进行扩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4-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3-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大量破产农民流入城市,这主要反映出
A.农村劳动人口过剩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城市功能发生变化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后,洋纱之所以很快取代土纱,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倡导B.中国关税很低,利于进口
C.洋纱质优价廉D.中国人民易于接受新事物
2020-03-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