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1845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松太(江苏松江府与太仓州)布市,消减大半”。1892年由镇江进口洋纱达8.5万担。1895年南通、海门两地,每日可销洋纱20大包,已合1万纱锭的产量。上述材料表明(     
A.不平等条约签订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B.进口纺织品价廉质优受到消费者喜爱
C.中国经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产业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清政府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棉花、麻、茶叶、食用油等,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棉布、钢铁、机械等,对外贸易的进口额度超过出口额度的数值越来越大。这表明当时中国
A.经济呈现半殖民化趋势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政府支持鼓励进口贸易D.进出口贸易被外商垄断
3 .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口货物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如表所示:
年份茶(担)丝(担)豆(吨)棉花(担)
1871—1873102215937529575608486
1881—18831238145393458476017473
1891—1893105506459946760522290417

此表说明当时中国可能
A.经济步入了工业化B.沦为了列强的原料产地
C.处于对外贸易顺差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
A.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2019-07-23更新 | 45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