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67-1894年期间中国金属进口量值状况统计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平均每年进口金属量(公吨)平均每年进口金属值(银两)进口量指数
1867-1869288902813211100.0
1870-1874312313429377108.1
1880-1884689664888249238.7
1890-18941071508016895370.9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的改善B.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加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022-03-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统计显示,鸦片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中国农作物产量增长极慢,但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产值的比重由19世纪末的约10%增为1920年的17%和1936年的23%。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农业技术显著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半殖民地化的减轻
4 . 如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时间财政总收入田赋盐税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4,854约3,000多约500540
1911年30,191约4,800约4,600约4,300
A.清末新政推动晚清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
B.晚清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C.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
D.海关关税成为晚清最主要的财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清政府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棉花、麻、茶叶、食用油等,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棉布、钢铁、机械等,对外贸易的进口额度超过出口额度的数值越来越大。这表明当时中国
A.经济呈现半殖民化趋势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政府支持鼓励进口贸易D.进出口贸易被外商垄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其就业机会和空间,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代、秦汉、两宋和明清时期在商业发展中分别出现了哪些新事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这一现象
A.体现出清政府经济剩削日益沉重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说明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D.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9 . 林增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写道:“(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约有1亿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来的。”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全部来源于国内的剩余资本
B.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0 .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