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迨茶船拥至,则价值顿减,茶商往往亏折资……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由此可知
A.茶农有着理性的市场意识B.中国茶叶已经完全丧失了竞争优势.
C.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1-09-27更新 | 797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指的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协定关税、洋行垄断、长期入超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不等价交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物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这自然极有利于外国商品在华倾销,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物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1931年贸易总值达23.4亿余海关两,入超达5.2亿余海关两。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抗日战争时期,币制混乱,若折合美元计算,则1941年后方和沦陷区合计,贸易总额仅保持1931年水平(未计美元贬值)。战后,1946年,贸易总额有了一定增长。

贸易总额中,各国所占比重则以它们在华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的消长为转移。大体上,早期是英国执牛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渐居上风,抗日战争后则为美国所独占。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关税主权的演变进程,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年312.5202.5110
1871年409.5202.5207
1886年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表

1880年1899年1909年1919年
农产品的价值(10亿美元)2.11.78.523.7
工业产品的价值(10亿美元)9.311.420.660.1
农业人口(%)6551.745.336.1

公司到19世纪末,控制了全美炼油企业的90%。1895—1901年间,美国被兼并企业平均每年达301家,合并的资产达6.9亿美元,其合并资,总额达总产值的八分之七。

——编自《美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18年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同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
(3)针对1915年—1931年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简述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厦门海关报告称:在厦门西面,靠近漳州的河谷平原,水果是一项重要而又富有特色的产品。漳州地区的香蕉、轴子深受厦门市场欢迎。福建的海外华侨特别喜欢来自本省的桂圆干。福建漳州南门附近圆山的水仙球茎久负盛名,成为出口商品。当地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水仙球茎贸易。1902年出口为1.687.000粒,价值为33.124海关两。1911年的出口增加到3,867.290粒,价值45.353海关两。1853年后,茶叶出口口岸从广州转向福州,促进了福州的茶叶加工和贸易的兴盛,郊区熏茶的香花生产由此兴起。

材料二1909年,华侨郭祯祥兄弟集股45万元,创办“华祥制糖公司”。在龙溪县属王四爷洲、田边及同安县属水头购入300亩土地,设立甘蔗农场,从台湾移植甘蔗250万株。1929年,商人陈之鳞集股32万元,在漳浦创建“丰祥公司”,购地7000多亩作为甘蔗栽垦场,并且设厂榨糖。1936年,秦望山、王振南等汇集侨股20万元,成立“南安温陵制糖公司”,次年春在南安境内发放蔗苗50万株,分给当地农民种植,并贷放肥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建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连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2018-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1894841.6420.8207.5213.3
1901674.6337.3210127.3

材料三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7-10-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300余年。汉朝,武夷山已有茶树传播省外。三国时,道家已在闽东蕉城区以茶制药。唐,福州、宁德县(今蕉城区)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材料二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1894841.6420.8207.5213.3
1901674.6337.3210127.3

材料四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出超或入超
1871(同治十年)1369570106685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1511270278085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1633691917145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1646987487721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234951340010095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333672025913108入超7151
1901(光绪二十七年)437962683016966入超9864

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9 .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英国输华商品在头几年之所以猛增,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2010-10-09更新 | 10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