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到1850年底,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底少75万英镑,1846年至1856年10月间一直徘徊在100万英镑至250万英镑之间,而中国的丝、茶及其他土特产品的出口却逐年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对华的贸易竞争B.英国工业经济的衰落
C.中国传统经济的韧性D.洋务运动的迅速开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顺治年间,中央的财政收入约为2700万白银。在此前后,清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解款协拨和奏销制度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财政的控制。雍正年间,朝廷严惩贪腐,大力清理各地的田赋积欠和国库亏空问题;同时推行摊丁入亩,并将地方政府加征的火耗并入正税,由中央征收。此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至乾隆中期达到了7100万两白银的高峰。

——摘编自周志初《晚清财政经济研究》

材料二 清朝前期与后期财政收入比较(单位:万两)。

时间(年)田赋盐税关税厘金杂税项收入总计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766398671.8357410.355409.37004498.095549100
1903354633.80125011.91304228.99229821.903563.4010492100

注:厘金是在商品运输途中抽取的捐税。

——摘编自《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前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财政收入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财政收入变化的历史启示。
3 .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C.农产品生产开始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在中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2021-06-09更新 | 7105次组卷 | 59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90年代,中国部分农产品发生商品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丝茶面积扩大和农户增加,且中国一直处于中外贸易的入超地位。这些现象反映出
A.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D.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品倾销
6 . 到了1880年代,上海周边的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而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B.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
C.内河航运权已丧失殆尽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7 .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
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
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
比重(%)82.528.144.237.375.568.1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2019-06-08更新 | 1035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9高一·广东汕头·期中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试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19世纪40—60 年代)的影响
2018-11-03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海关征收货税与船钞两项正税。额定正税之外,还有缴送、归公、行用等附加征课。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双方确定《海关税则》,为了征收方便,列入税则的商品基本采用从量税率。

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税率比较表

项目1843年前税率(银两)1843年后税率
(银两)
正税实征
棉花(每担)0.2981.7400.400
布(每匹)0.0690.3730.100
白布(每匹)0.2850.7020.150
棉纱(每担)0.4832.4061.000
双幅细布(每丈)0.7121.2420.150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税率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