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在中国历史上,江南经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各地物资交流的增加扩大了全国性或区域性商品市场。在此基础上,到嘉靖、历时,一些无名僻陋的乡村逐渐发展成繁荣市镇。这些市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同时,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带动了晚明的进出口贸易,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 1840 1949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19781989年十多年间乡镇企业用于农民分配的资金共为 3828亿元,占同期农户净收入增量的75%

20世纪九十年代末,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举措,并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为1874~1904年中国旧土布(用土纱手工织成的布)与新土布(用机纱手工织成的布)价格情况(单位:文/尺)。由此可推知,此时期中国(     
A.经济结构发生质变B.民众的购买力得到提升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逐渐沦为列强商品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四川秀山县城关附近,“旧饶麻、烟草之利”,19世纪八九十年代,种麻者“里不十亩”,“独烟繁盛,捆载出外境,岁万金”,麻地变成了烟田。同一时期,兰州府烟田以皋兰县所产最负盛名,仅运销国外者即达3万多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值提高B.烟草成为主要的农作物
C.内陆农业的市场化趋势增强D.吸烟风气影响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2020-12-07更新 | 42次组卷 | 4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这一现象
A.体现出清政府经济剩削日益沉重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说明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D.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B.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2020-10-09更新 | 7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近代中国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手工业完全消失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工业化彻底实现
8 .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 ~ 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A.马铃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
2020-08-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
2020-07-12更新 | 4568次组卷 | 5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国

19世纪

经济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
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3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政治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1871年德意志统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思想文化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穆勒发表《论自由》。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
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
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2020-04-3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