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与光绪二十九年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

时间(年)

田赋

关税

厘金

盐税及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

2991

70.3

540

12.7

0

0

723

17.0

4254

100

1903

3546

33.8

3072

28.99

2298

21.9

1606

15.31

10492

100

注:田赋指征收土地税:关税指对进出口商品贸易征税:厘金指1853年始征的商业税。

——摘编自《清代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的变动》


(1)依据材料,提取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信息,并根据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2)财政收入是一个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晴雨表。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看法。
2 . 旧厂新貌——时代变迁的缩影

2019年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听取杨浦滨江建设情况汇报。杨树浦水厂——这座诞生在上海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见证并参与了19世纪以来上海的历史发展,其古典哥特式城堡建筑群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旧厂:立德洋行供水公司


19世纪中叶,上海逐步成为万国大都会,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得上海的饮水问题日益凸显。英国商人麦克利·沃特看到“水”的商机,就向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建造自来水厂的建议,1880年正式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水厂从建造之始就是对英、法两租界供水,主要是为外侨服务的,工部局规定凡用租界自来水的华界居民必须缴纳租界巡捕捐,这也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又一霸道行径。

1881年8月,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在原来厂址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安装机器,敷设输水管线,建造水塔。工部局英籍工程师哈特负责设计,水厂的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然后运抵上海安装调试。1883年8月1日,杨树浦水厂终于全面竣工,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20世纪30年代,已经发展为远东第一大水厂。

二、新貌:申城的历史与未来


(杨浦滨江水厂浮桥栈道)

1952年11月,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并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成为其下属自来水厂。从此上海的自来水事业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成为真正造福于民的社会公用事业。

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全面提高城市饮用水水质,水厂进行了大规模设备及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选用了先进的在线水质仪器仪表等各种现代化生产检测手段,成为国内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制水企业,满足了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宝山等五个区市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现在的杨树浦水厂的功能定位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百年老厂焕发出勃勃生机!

——摘自《杨树浦水厂——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周海韵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提示,概括百年老厂发展史上三个重要发展时期。
1883年____________;1952年____________;21世纪_____________;
(2)简介上述三个重要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
(3)谈谈你对杨树浦水厂“旧厂新貌”的认识。
2020-03-04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6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的侵入,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打击和摧毁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农民开始买纱织布,或者直接买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以天灾人祸,苛重的封建赋税和地租压榨,使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制度的改变、公有土地的瓜分和农场的囤购是怎样改变农村阶级的状况的。我们已经试图说明自耕农的衰落,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自耕农变成了什么。可以这样说,自耕农是对成长中的社会提供建筑材料的。当小农耕作同小工业的累世结合——这是它的存在的根基——遭到破坏时,它就本能地走向最有富源的那方面去。产业革命正对那些闲置的能量开辟着一条新的出路,自耕农中最有企业心的或者最有运气的人们都以征服者的姿态投奔到这条道路上去。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生产方式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农村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的异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