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2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谈一谈】

罗马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经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认为“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以这个观点为主题,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2-12-0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2-23高三下·全国·课后作业

2 . 【谈一谈】

有人认为,“白领工人”和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说一说】

战后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大。

请回答:
(2)结合所学,阅读上述资料并查找新的材料,谈谈你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

【思一思】

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2023-03-21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谈一谈】

材料   在整个封建社会里,教权和王权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国家政权经常利用宗教,宗教也经常利用国家政权;国家政权经常为宗教的发展开辟路,提供方便,宗教也不会忘记为国家政权作祈祷、唱赞歌。正如马克思所说:“基督教的社会原则曾为古代奴隶制进行辩护,也曾把中世纪的农奴制吹得天花乱坠。……基督教的社会原则把国教顾问答应对一切已使人受害的弊端的补偿搬到天上,从而为这些弊端的继续在地上存在进行辩护。”基督教及其教会也因此成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对西欧进行独裁统治。

——杨春华《中世纪王权与教权之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古时期教权与王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2-09-27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写一写】



请回答:
(1)根据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示意图,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谈一谈】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请回答:
(2)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说一说】

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2日报道,有人大代表近期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于刘雪松《重建圆明园”这个话题该罢休了》


请回答:
(3)对于提出此建议的人大代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022-09-0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5 . 【说一说】

下表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

 赛会\年份1949-19891990200820102011201520192022
亚运会-北京广州杭州
夏季奥运会-北京
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海
世界田径锦标赛-北京
男篮世界杯-北京
南京等
冬季奥运会-北京
张家口

请回答:
(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写一写】
下图所示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2)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谈一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10-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绚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7 . 大历史

材料一   “大历史”(big history)是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由西方学者在1990年代初提出的。“大历史”研究的出现,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首先,精密计时革命、DNA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为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后冷战时代的趋势也有利于“大历史”研究的出现,比如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等。与此同时,“大历史”研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仅凭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建构令人信服的宇宙史吗?对历史学家而言,以如此巨大的时间段来探究过去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大历史”研究能否成为一个明确的史学研究类型,还有待于在时间中去检验。

材料二

“大历史”研究的代表著作: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
目录(节选)
1章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3章生命的出现
7章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10章迈向现代革命
13章未来的历史
(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大历史”研究的认识。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的内在关联中,探究历史规律的“大历史观”应运而生……“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赋予其时代的、民族的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历史认识领域时空的扩大或延长。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史学、外国史学(包括“大历史”在内的西方史学)的积极成果,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大历史观”产生的背景。
2024-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秦汉与罗马

材料一   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二   秦汉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

材料三   秦汉与罗马,都对后世具有独特价值。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而中国“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这两条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

——以上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为什么“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与罗马帝国相比,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与罗马对后世的独特价值,简要谈一谈这两种文明道路对我们的启示。
2024-04-01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7题 中国古代史: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9 .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可以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行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 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 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 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 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 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 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至1940年之间,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3亿美元。

——摘编自(美)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4.5
195819624.3
1963196511.1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上达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2023-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六 图表类非选择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13 列宁逝世10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