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材料,回各问题。

材料一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亚洲、非洲、关洲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不是由英国人所有的船舶载运的,都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所属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技民地或领土。

——《帝国风云录》

材料二   1656年,清廷令沿海各省替抚中访所辖文武官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一度几乎完全断绝中外正常贸易往来,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英国与清朝海洋政策的不同之处。概述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巫练水师.帷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塞.”1879年,李鸿章在《筹议购船选将折》中说:“况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杂,势不能处处设防,非购五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中国即不为穷兵海外之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

——《清末海军史料》


(2)依据材料三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材料四   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所有交通干线。

——(美国)马汉《海洋战略》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发展海军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差异。
2020-04-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3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张之洞在筹建武昌纺纱局时,订购了外国上等精利机器(价值9.07余万锭银子)。这些机器被运到湖北后,因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而被运往两江,两江不能设厂只好又运往上海,前后历时五年,各种耗费近83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匮乏B.近代民用工业选址严苛
C.洋务兴衰取决于官僚政治D.洋务运动缺乏中央统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