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17-07-06更新 | 3819次组卷 | 8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位英国外交官说:北洋大臣李鸿章“甚至不想掩盖他实际上是中国的外交大臣这一事实”,“像现在这样组成,这样管理的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的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这表明
A.传统观念导致政治变革艰难B.洋务派政治地位的提高
C.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趋势D.政府鼎故革新的必要性
2021-05-18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建新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入生产,资本有公款和商股,拥有轧花、纺纱、织布等全套机器设备,雇佣工人4000人,获利丰厚。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C.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趋势加强D.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近代洋务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其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三   国际分工按参加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可分为:18~19世纪中期,英国等少数先进工业国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了以宗主国为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农业国为附庸的分工格局;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形成重化工业制成品和农矿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20世纪40年代以来,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主要是跨国公司内部生产与协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协作,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

——摘编自《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3)据材料指出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基本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7-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C.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D.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2020-12-16更新 | 326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高一历史试卷
7 .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因此,在1872一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A.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
B.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
C.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D.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世纪70年代,派遣出国留学生成为历史的趋势,但是具体实施过程却相当的复杂。大家弟子不肯远到他国,应募者多事为衣食生计而来,社会上认为“漂泊无赖,荒陋不学之人”,不仅如此,幼童家长还要出具亲笔画押的“甘结”书。”上述材料反映出
A.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科技已深入人心
B.在当时留学海外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
C.洋务派追求近代化,需要培养新式人才
D.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0 .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B.临近销售市场
C.现代管理趋势D.便于官府监管
2017-08-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启东市高二下期末历史(选修)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