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初年魏国李恒说:“农事害、饥之本,女工伤、寒之源”“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

——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

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顿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021-07-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3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4 . 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汉少府属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二   下图是江苏铜山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局部)。画像石上绘两层楼,楼下屋内正中有一织机,一女子端坐机架上与三个跪拜者交谈,机架前一女子头悬丝团调丝,另一女子跪坐纺线。


材料三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三工官”都属于古代哪一类型手工业?概括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材料二画像石反映了何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019-07-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努力发展经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

——摘编自周涛《清代蔗糖业地理初探》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

——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贸易状况变化的几个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2019-02-1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9-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荡开……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示意图(%)

年份

半制成品

制成品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28﹒4

0﹒1

53﹒4

2﹒5

1910

13﹒1

11﹒9

28﹒3

6﹒9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何时开始“慢慢渗开”,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其“慢慢渗开”的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1947年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外部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019-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9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瑞蚨祥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瑞蚨祥创办之初可能面临哪些阻碍?

(2)材料二中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在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简要分析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0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滑《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0-07-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