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2020-1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适应考文综历史卷
2 .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
2020-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06-18更新 | 7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019-01-30更新 | 1946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陆川实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
国民收入就业人口
年份1887年1936年1887年1936年
农业(%)69.6264.5080.0075.52
工业和服务业(%)30.3835.5020.0024.48
A.外国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
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018-05-29更新 | 533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从19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又增加了27个,至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7个,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建造了一些为商贸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近代工厂,……除矿治业外,中国近代工业大都设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开埠城市。

——赵津、李菁《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镇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殷江滨、李邭《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018-01-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8 . 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得基厚??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这说明
A.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9 .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示意图,读图后可知近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③官僚资本的兴衰
④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际上导源于它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打开 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进世界潮流之中,这就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到清朝覆灭时, 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已能从多方面适应世界潮流,大体走上了正常轨道。

————摘编自张振鸥《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


材料二       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 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 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 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 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简新华 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什么,并说明这一特征对 中国近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 “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雄安新区相比深圳和浦东定位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