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781941年《申报》招请买办广告数量曲线图


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资本单位:两)

行业种类厂数产生途径生产方式平均资本分布地区
船舶修造16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625上海12;广东2;津、汉各1
缫丝97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38392上海8;广东88:烟台1
轧花4引进外国机器设备78750上海3;宁波1
棉纺织2引进外国机器设备240000上海2
火柴11手工生产37745上海1;广东3;其余分散各地
面粉3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
印刷8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2500上海6;广东、杭州各1
造纸2引进外国机器设备118750上海、广东各1
榨油2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0000汕头2
电灯1引进外国机器设备”50000广东1
小轮航运5引进外国机器设备140000上海2;汕头2:芜湖1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2020-1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
2020-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5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资本从诞生到1894年,资本总额只有722.5万元,大致同时,洋务民用企业有资本2796.6万元,外国在华资本有5433.5万元。从发展行业看,民族资本大多集中在机器制造、面粉、火柴、造纸、印刷、榨油等行业;同时,设备简陋,以煤矿为例,峄县枣庄、直隶临城煤矿都是“以机器汲水,开峒挖煤悉用人工。”其他煤矿则连汲水机器都没有。据统计,到1919年,全国85%以上的民族企业集中在江、浙、粤、冀、鲁五省。

——摘编自王俊龙著 《试论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发展》

材料二   建国初期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1949703022.17.973.626.4
195256.943.127.815.364.535.5
195648.751.329.621.757.642.4

——摘编自邹东涛等著《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1949~2009)》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工业化的意义。
8 .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时间工厂名称主要经营内容
1863年俄商在武汉投资设立“顺丰砖茶厂”砖茶
1877—1894年德商在烟台设立“缫丝局”;美商在上海设立“旗昌丝厂”,后上海增加到七家外国丝厂缫丝
1890年以来于上海、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立“隆茂洋行”“平和洋行”“德隆洋行”等打包厂,便利了原料出口为皮革、羽毛、毛皮、棉花等打包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
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上海社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商业企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仅在起步时间上早于工业企业,而且商业资本的数量也超出工业资本近一倍。因此,在讨论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由传统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时,对商业企业的发展及其制度的演进情况需尤为关注。近代上海资本主义新式商业首先从洋行开始,其后发展到华商洋庄及洋布、五金、西药等行业,至环球百货的兴起标志着上海新式商业发展到高峰。上海开埠后从原来封闭式的内贸市场迅速转变成开放式的外贸市场,在外资的影响下,上海兴起了一批近代新式商业企业。新兴的商业行业在发展中往往会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许多旧式的商业企业也开始走上股份制道路。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和上海市民追求时尚的消费习惯的影响,新的商业行业不断产生,清洋布店、呢绒匹头号、针织品商店、钟表眼镜店从无到有,百货行业从广货店到京广杂货店再到华洋百货店、环球百货公司。

——摘编自陆兴龙《近代上海商业企业的发展和制度演进》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3-2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 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诂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