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日商与英商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的发展使民族资本家和产业工人数量增加,为救亡图存运动积蓄了力量。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2023-03-0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晚清时期天津城市发展的部分重要事件,说明当时国内
年份重要事件
1866年洋务派官员崇厚筹建天津机器局,制造枪炮弹药,后增建炼钢厂
1878年朱其昂建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早期的民族资本工业之一
1879年李鸿章建电报总局,是中国最早的电讯事业之一
1886年杨宗濂等人建天津自来火公司(火柴厂),属于民族资主义工业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体西用”思想被广泛认同
C.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正在形成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2021-09-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1873年和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值单位:千万)。

   依据表可知,中国进口货物组成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
A.海关自主权逐步丧失B.中国政治局势的剧变
C.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D.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 . 1866年,方举赞与孙英德合伙在上海创办了发昌号铁铺,他们与外资船厂搭上关系,专门为“老船坞”锻制修配桅箍等轮船零件……1869年,方举赞购置了两台车床,工人增至10余人,不久又采用了蒸汽动力设备,名称也改为“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以下关于该企业能在中国创办的客观原因分析正确的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洋务运动的支持D.外商企业的投资
2021-04-12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资本单位:两)

行业种类厂数产生途径生产方式平均资本分布地区
船舶修造16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625上海12;广东2;津、汉各1
缫丝97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38392上海8;广东88:烟台1
轧花4引进外国机器设备78750上海3;宁波1
棉纺织2引进外国机器设备240000上海2
火柴11手工生产37745上海1;广东3;其余分散各地
面粉3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
印刷8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2500上海6;广东、杭州各1
造纸2引进外国机器设备118750上海、广东各1
榨油2手工与机器生产并存10000汕头2
电灯1引进外国机器设备”50000广东1
小轮航运5引进外国机器设备140000上海2;汕头2:芜湖1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12-08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为1873年和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值单位:千万)。依据如表可知,中国进口货物组成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
年份总计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合计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等合计消费性原料
%%%%
187310348783838.183838.19510491.987568.5
1893235823197338.4182837.821609091.63072313.0

A.海关自主权逐步丧失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D.中国政治局势的剧变
2021-01-16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金太阳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9 . 19世纪中期,在中国水域航行的很多中国商船往往悬挂着外国的国旗,或者中国人租借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B.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C.民族资本受到外国势力压制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10 . 据下表可知
1894年前中国部分近代工业的资本构成情况表(单位:万元)
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
280560
1200573510510
1831140

A.甲类企业诞生了最早的无产阶级B.乙类企业诱导了甲类企业诞生
C.丙类企业采用了官督商办的形式D.丙类企业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
2021-01-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黄岛市黄岛区致远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