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初年魏国李恒说:“农事害、饥之本,女工伤、寒之源”“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

——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

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顿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021-07-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3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4 . 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汉少府属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二   下图是江苏铜山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局部)。画像石上绘两层楼,楼下屋内正中有一织机,一女子端坐机架上与三个跪拜者交谈,机架前一女子头悬丝团调丝,另一女子跪坐纺线。


材料三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三工官”都属于古代哪一类型手工业?概括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材料二画像石反映了何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019-07-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荡开……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示意图(%)

年份

半制成品

制成品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28﹒4

0﹒1

53﹒4

2﹒5

1910

13﹒1

11﹒9

28﹒3

6﹒9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何时开始“慢慢渗开”,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其“慢慢渗开”的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1947年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外部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019-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7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瑞蚨祥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瑞蚨祥创办之初可能面临哪些阻碍?

(2)材料二中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在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简要分析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8 . 如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B.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C.土纱遭到了机制纱的排挤D.19世纪土纱占主导地位
2020-09-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60年,全国约有45%的农户织布,其中约80%植棉。全国占首位的手工业纺织中心松江府,实际上家家织布,平均每户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宁波自五口通商后,其地的棉纺织手工业“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六年以前,每锭售价六元的白布(叫南京土布),现在只要三元五角就能买到。这样和本地货相同的货物的进口,已经使许多织布机停了下来

—据《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城镇经济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并分析“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2018-07-24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2-07-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