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外媒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登上了五千年历史中从未达到过的幸福与稳定巅峰。

近40年间,中国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开始塑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太空和航空……正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创新的企业,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摘自《中外通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示意图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追下产生的,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要早于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前,近代产业工人就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早期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中外历史綱要(上)》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原因,并归纳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此时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1-12-31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关测试】
4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有向下沉沦的一面,这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但又有上升的一面,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中国上升的一面?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021-08-28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渐(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材料二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近代我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时我国商品“行销于欧美两洲”的兴盛局面不会持久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说明开放有何积极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5-05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了自强,对西方技术开始系统引进,随后,采矿、冶金、交通、纺织、通讯等方面的企业陆续开办。1863年,容闳赴美采购机器,所购百余种机器成为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雇洋匠制造舰船,又用这些工作母机生产出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源回国,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台湾基隆煤矿,1876年由官府正式办矿,用机器开采并聘请英国矿师翟萨指导勘探;1882年,英国商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随后,上海租界工商局以6.61万两白银买进了新申电气公司的全套设备,兴建了裴伦路发电厂;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青岛四方车辆厂由德国人创办于1900年,是与胶济铁路同步建造的一个工厂,是青岛市历史最悠久的工厂,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里,工厂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以及货车的修理和组装。

——据姜探寰、韩学勤:《中、日、俄近代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等

1950年至1959年间,中国合计进口415项成套设备,其中304项来自苏联,另外108项来自东欧国家。在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中就明确规定,对于由苏联援建的企业,苏联供应的设备约为各技术设计中所规定的设备之价值的50%到70%,其余的设备则由中国工业自己制造,到1957年机械设备的自给率已达到60%以上。作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的北京电子管厂在即将投产时,由于苏联不能如约供货和西方对重要物资的封锁甚至面临着因缺乏核心原材料(镍材)而根本不能开工的困境,以镀镍铁等材料进行替代的“国产化”办法确保了电子管厂的如期投产。

——据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技术引进的方式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20世纪50年代技术引进的特征并加以评价。
2021-05-0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
2020-04-23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4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

——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

——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