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复习班)
3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出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是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09-09更新 | 201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周练(5.11)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019-08-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高三历史定时训练:经济结构变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群体主要有哪些?
2019-08-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高三历史定时训练:经济结构变动
6 .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令停市,上年(1886)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得主要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2019-05-18更新 | 23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2019-03-25更新 | 1589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一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2018-10-11更新 | 7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第一学期四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获利颇丰。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的4年间,新增加的商办企业,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约有62家,资本总额约为1247万元。……1895~191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则有549家,资本额共达120288万元……据统计,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达15%。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在1930~1934年五年之中,(广东)全省开工的丝厂由121个减少到37个,生丝出口由4.7万多担下降到不足3万担。这里面也包括陈启沅的继昌隆,因为30年代末有人到简村进行调查,发现那里已无一丝厂存在,而当年继昌隆的厂址,已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了。

——吕学海《顺德丝业调查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请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