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A.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D.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
2022-03-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9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选拔卷)
2 . 1876年,《申报》的一篇文章讲到,作者在数年前提倡用机器仿织洋布,有人讥讽他“但欲为西国出售机器,不顾有害于中国女工”;如今,友人认为:“广购机器仿织洋布,非夺中国之利,实分西人之利也。”作者还对中国没有致力于这一“生财大道”而深为痛惜。由此可知
A.新媒介宣传实业救国思想B.民族机器织布业遭到压制
C.国家主权意识的逐渐增强D.统治集团无意于进行改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1936年中国市场上棉布数量统计表

18401860189419201936
数量
(百万匹)
比重
(%)
数量
(百万匹)
比重
(%)
数量
(百万匹)
比重
(%)
数量
(百万匹)
比重
(%)
数量
(百万匹)
比重
(%)
农村土布597.3399.54604.7196.82589.1685.85552.3265.52352.9838.77
进口棉布2.730.4619.883.1891.7013.36I203.9924.20107.7711.84
机布5.390.7936.644.35409.6745.00
改良土布50005.9340.004.39
总计600.06100624.59100686.25100842.95100910.42100

——整理自徐新吾主编《江南土布史》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两条信息间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2021-06-09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 .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
2020-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能力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赵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外商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20-09-18更新 | 28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能力提升)
6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020-07-08更新 | 11090次组卷 | 108卷引用:第五单元检测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20世纪80—90年代起,一批学者在对近代华北和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发现,市场经济和商品化会导致资本主义近代经济增长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农村的历史事实。他们认为中国农村市场并未达到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完全竞争的程度,而驱动这种市场发展的也不是资本家的逐利行为而是人口压力;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纳入国际市场后虽然加速了商品化,但也并没有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另一批学者对一些农村地区案例资料的研究结论则与之相反,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村市场是自由竞争和高效率的,近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和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农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甚至可以与同时期日本相媲美的近代高速增长,实现了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换言之,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已经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关永强、张东刚《“斯密型增长”——基于近代中国乡村工业的再评析》


提炼并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得出结论。(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9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019-06-08更新 | 8988次组卷 | 9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真题滚动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2019-03-25更新 | 158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