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纺织工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下图是18961936年间华商棉纺织厂纱锭数地区比较图。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日商与英商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的发展使民族资本家和产业工人数量增加,为救亡图存运动积蓄了力量。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2023-03-0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有“官股”“官本”和“商股”“商本”这两种性质的成分,前者是封建性的国家资本主义,后者是民间的民族资本主义。这两种资本主义
A.性质有异但前途相同B.深受三座大山压迫
C.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D.最终都被政府赎买
4 . 谦祥益号绸布庄原先经营绸缎和土布,鸦片战争以后兼营洋布,1851年-1894年先后在北京、汉口、山东、直隶等地开设8家分店,并附设织布染布工厂,还在上海、苏州、杭州、广州设立办庄,专办货源采购。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近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时代特点B.西方国家商品输入的减少
C.晚清时期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D.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起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企业,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近代中国,近代企业相较于西方出现的较晚,而且受到西方的影响,由于交通、经济基础和西方列强的影响等,中国近代企业分布极不平衡。


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的部分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07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1·浙江·高考真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2021-01-09更新 | 3544次组卷 | 2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福建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70年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民族企业常感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华商资本附股于外商企业,股票市场活跃。这说明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
C.洋务运动企业成就斐然D.国内营商环境亟待改善
2020-05-23更新 | 14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培优(5)历史试题
9 . 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一千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道:“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
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C.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019-09-29更新 | 48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