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政府的政策调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概括其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1-11-1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241种。翻译馆已刊行的193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8种,外交5种,商学3种,教育3种,数学、物理、化学28种,天文、地质测绘9种,农学10种,医学11种,矿冶15种,机械、工程15种,工艺、制造30种,船政7种,军事39种,地图两种,译名表4种,连续出版物4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 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3 . 【教育变革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堂等近代学堂出现,留学之凤气开始盛行。19世纪70年代后,部分改良人士、、维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纷纷以著文、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1902年,张百熙被任命为官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他把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在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艺徒、警察监狱、邮电铁路、矿物、武备等专科学堂。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大有裨益。

——摘编自孙培育《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754年,普鲁士颁布义务教育令,规定儿童入校学习同服兵役一样是国民的义务,实行强迫入学。1850年,又颁布《学校法草案》,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教师工资由国家开支,学生免缴学费。1872年,对学校的内容和课程作出规定,一改过去重古典、重宗教的倾向,以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为主,并加以民主、平等、民族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鲁士(德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位北洋海军士兵关于月饷发放的记忆。

陈学海(1877—1962年)口述:“我刚当练勇(1893年),是三等练勇,一月拿四两半银。那时猪肉才一百二十钱一斤(按:每斤合市称一斤二两)。……(甲午战争)一打起来,我就补了二等水手,每月拿八两银子了。”

苗秀山(1873—1962年)口述:“我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的船。……我在西局子练勇营住了四天就上船实习,总共干了七个多月,头个月拿四两银子,第二个月拿四两半银子……第七个月升二等水手,就拿八两银子了。”

——龙心刚、梁东兴《北洋海军俸饷制度述评》

材料二   人民海军的后勤事业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心指导下,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同步建设、发展和壮大。海军初创时期,后勤供给分别由海军和沿海各军区共同负责。1952年8月,为减少供应管理层次,经毛主席批准,海军后勤系统建立了垂直管理体系,结束了海军后勤保障多头领导、分级管理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落实全军大联勤改革试点的同时,积极推进饮食保障、商业服务、医疗保障、营房保障、公务用车保障、物资采购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环境。21世纪以来,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应对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举措。同时,士兵退役安置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得到完善。

——摘编自寇进忠、白文杰《海军后勤改革30年基本经验及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海军实行厚饷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海军后勤制度建设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初年,李鸿章率领淮军入苏南,比较西洋利器与中国枪炮之后,在一封信.中说到:“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

——两则材料均出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主张,并列举一个洋务派为此创办的代表性企业。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其创办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06-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贵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918〜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海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材料二   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以及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7 . 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既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富强的物质基础。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举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500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4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普通高中历史填充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1)请列举两个洋务派开办的以“求富"为目标的民用企业。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背景。概括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析出现这种发展状况的原因。
2021-05-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

材料二 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

——据《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9 . 南京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王伟、梅正亮《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梦——档案史料中的金陵制造局》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材料三   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民国政府的意图是什么?
10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分布:


材料三   张謇通过金融融资的方法向社会招股集资,解决资本问题……张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立章定规。他亲自拟定的《厂约》,被章开沅教授称为中国早期民族近代企业留下的一篇重要文献……“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教育是张謇提倡救国立国一个整体的两个车轮,相依相承,共同发展……19001921年间,大生资本增长六倍。以此为基础,张謇发起创办了20多个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农业、盐垦、冶金、面粉、造纸、交通运输、金融银行等行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团公司,控制资金达2240万两……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天灾人祸、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失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战线过长、管理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集团陷入困境。

——《大生纱厂见证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现代社会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
2021-05-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