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62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洋务学堂,命名为“京师同文馆”,隶属于总理衙门。后又于1863年设立“上海同文馆”。1867年,上海同文馆更名为“上海广方言馆”。上述学堂的命名反映出清统治者
A.重视发展中西关系B.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C.深受传统观念影响D.注重因时因势变革
2022-05-26更新 | 52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法战争时,福建水师请求李鸿章出动北洋水师援助,李鸿章以保护畿辅为名拒绝出兵;法军舰队一度封锁台湾海峡,清廷下令南洋和北洋水师前往支援,南、北洋水师大臣均以器械煤粮不足为由搪塞;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试图统一指挥舰队,但各地督抚并不愿服从海军衙门管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地方督抚势力借助洋务运动动摇清朝统治
B.晚清王权式微下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
C.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始终缺乏中央统筹规划
D.清朝近代海军建设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2022-03-2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3 . 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一“努力”
A.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B.适应了民主革命的时代要求
C.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民族工业D.由民族资产阶级发起和推动
4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020-02-20更新 | 283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6 . 为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先于政令袭用西法,并与太平军竞相借用西法以抗衡。可见,用“西法”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2020-01-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办于1878年,但由于内部分歧,筹建工作陷于停顿。1880年,李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并总办局务。郑观应很强调企业的商办性质,在新订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章程公布后,招股工作进行顺利,很快招集到50万两。但龚寿图等人不愿商股太多,以免影响他们的地位。

1883年,郑观应私挪局款的真相暴露,遂离开上海,织布局由龚寿图主持。1890年,织布局正式投产。但不到一年发生亏空,最后由淮系官员杨宗濂承办。到1893年,织布局有织机500台,工人4000人,所产布匹还远销福州、重庆等地。由于纺纱获利优厚;李鸿章决定扩充规模。但不久,织布局被烧毁。李鸿章随即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等人负责恢复,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1901年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等方式,将纺织厂据为己有。1931年该厂被卖给英国银行,后几经转手,地基归美商公司,机器则卖给审新纺织公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3-06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B.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C.洋务官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D.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2018-07-07更新 | 196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