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外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是否行跪拜礼的“礼仪”之争由来已久。对此,奕䜣曾在1873年的奏折中向同治皇帝反复申明,“告以惟拜跪之礼,最关中国国体,首先议定,此外始可从容拟议”“反复辩诘,几于舌敝唇焦”,进而又解释说,“所谓鞠躬,即彼国府首立地而叩之礼”,况且国际惯例是三鞠躬,总理衙门要求五鞠躬。这可以佐证
A.清廷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奕䜣已经接受近代外交理念
C.列强按国际法平等对待中国D.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动力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2021-01-07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阳铁厂始建于189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在这里中国“觉醒”的含义是
A.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经济政治近代化D.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7 . 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武汉成为华中地区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1889年,张之洞督鄂,大力发展洋务,武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张之洞倡办实业,带动了民办企业的发展。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额达1724万元,占全国的14.3%,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制造快速崛起。2017年,生产钢1694.61万吨,比1978年增长6.53倍;汽车89.78万辆,增长663.33倍;卷烟253.18万箱,增长4.69倍。2017年,轻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04.80倍,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92.12倍。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由1978年的47.4:52.6发展到2017年的24.4:75.6。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分别工业总产值的82.7%和17.1%。2017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到8.2%,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经济比重为58.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比重为32.8%。

——摘编自武汉统计局《工业在改革开放和转型中快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武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工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从经济角度指出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9 . 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2020-01-21更新 | 460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总办刘麒祥指出,军需工业所需钢材“必须购自外洋,其价值运费已不合算,且平时购运往来虽尚称便,诚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而内地又无处采买,势必停工待料,贻误军需”。这反映出
A.民族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
B.甲午战争后,中国海权进一步丧失
C.中国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必要性
D.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的钢铁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