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民族资本企业B.洋务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
2022-05-19更新 | 17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

——摘编自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

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20%~3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 甲午战后,清廷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清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局② 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 清政府着力发展资本主义④ 将促进洋务企业快速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2-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


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


分别从“资本总额”“中国资本所占比重”“官僚资本”等角度,说出近代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表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其一,作出相关分析
2021-02-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謇的一生苦求科举功名。1894年在其41岁的时候,终于考中状元,并被授以翰林院修撰官职。然而功成名就时他却猝然转身,1895年,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张謇由士而商转变的原因包括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对仕途险恶、官场黑暗的了解与厌恶
③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实业,社会风气的转变④民族危机的刺激,爱国心的驱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12-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战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开始出现,社会更加开放
8 . 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的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或逐渐的革命化。”其中的“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会进一步地发展D.中国将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2020-08-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能源工业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水平。作为重工业,近代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道路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1875牟,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图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晚清民国初年,中国能源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能源工业的新发展。
(4)概要说明我国近代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0-08-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统计资料。出现投资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兴办企业情况资本额(1银元重7钱)
18720—1894年商办厂矿企业共170家投资总额879万两
1895—1900年新开设工矿企业104家新增投资2302.4万银元

A.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2020-07-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