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毛泽东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19141920年,荣氏企业已稳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但好景不长,1920年,荣氏企业从盈余转为亏损。


荣氏企业迅速发展和从盈余转为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11-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民国政府于1912~1916年制定和颁布了86项经济法规。下表所示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内容:
1解除开办企业设厂注册的若干限制:商人呈请注册开办厂矿,只要符合《商业注册章程》,即可直接向地方官厅呈请,不必再经商会转呈
2取消清政府对开矿业的各种限制,鼓励商人出资或吸引外资从事矿业开采,且1914年颁布的《矿
业条例》规定,商人从事采矿业当减免矿产税
由此可知,民国政府(     
A.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B.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C.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工业建设D.着力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学术论文设计了“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发展困境”等分论标题,据此推断论文主题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B.家庭手工生产的发展
C.近代洋务运动的兴起D.民族工业的曲折进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1年,荣氏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它主要管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兼营铁工厂、堆栈、储蓄等业务,还投资银行、水泥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上海面粉交易所等。由此可知,该公司(     
A.成为跨行业的垄断性企业B.受益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
C.是官僚资本扩张的受益者D.采用了近代新式的经营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地域分布,经过三次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次转变甲午战争后至一战爆发时新设棉纺织厂大多放弃上海而分散于苏淅两省的次级城市
第二次转变从一战结束到1931年棉纺织厂又重新集中到上海,同时青岛、天津、无锡等地形成次级集中地
第三次转变1932—1936年间华商离开上海向次级都市分散;曰商向华北扩张的新趋势明显

A.上海的民族工业兴起于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转变源于上海地理交通不便
C.第二次转变源于外商投资规模扩大D.第三次转变源于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表明(     
时间商业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商会条例
1911年9条67条35条26条
1921年73条251条111条46条
增加64条184条76条20条

A.辛亥革命推动了宪法完善B.社会变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北洋军阀颁布了重商国策D.第一次国共合作提高了经济效益
2022-07-23更新 | 42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末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文体用品
“自行车”牌面粉“和合”牌香粉“科发”牌药品“飞艇”牌纸张
“兵船”牌面粉“双妹”牌雪花膏“中西”牌药品“商字”牌图书和印刷品
“双喜”牌罐头食品“凤凰”牌洋烛“涵春”牌中成药
“金叶”牌茶叶
“新字”牌茶叶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材料二   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纺织品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五金电器产品文体用品
“人钟”牌棉纱“福字”牌罐头“雅霜”牌雪花膏“地球”牌药品“美华利”牌时钟“中华”牌书籍用品
孔雀图”牌印染布“生字”牌糕点“金钟”牌香亚玉兰霜“唐拾义”牌药品“华生”牌电扇“雄鸡”牌唱片
“华字”牌丝绸“双龙”牌茶叶“双斧”牌油漆“龙虎”牌人丹“三胜”牌搪瓷制品“胜利”牌球类产品
“孔雀”牌丝织品“长城”牌卷烟“飞虎”牌油漆
“鹿头”牌针织内衣“宝塔”牌火柴
“鸿翔”牌时装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与清朝末年相比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3)以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为例,你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改良麦、棉品种,荣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初设立了农事试验场,进行实验工作。荣氏兄弟接受爱国实业家张謇“用教育来创进实业”的主张,积极兴办教育事业。从1906年起,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第一、二、三、四小学,在上海申新一厂办子弟学校,鼓励工人子弟就学。1919年,为了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开设工商两班,并设有商店、银行和工厂,供学生实习用。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荣家企业在抵制外货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经达到12个,其中茂新有4个厂,福新有8个厂。其生产能力,已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生产量的1/3左右。申新纺织厂在这期间也发展至4个厂,拥有纱锭13万余枚,比创办时期增长了9.4倍。1921年,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在上海成立,荣宗敬任总经理。这标志荣氏企业系统基本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荣氏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荣氏兄弟的事迹。
2022-05-09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