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922年)12.1
机器面粉业产量(万包)1966(1913年)8316(1921年)19.8
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
电力业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9
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29.4

A.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趋于合理B.基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落后的工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孙中山指出,“欧美二洲之工业发达,早于中国百年,今欲于甚短时期内追及之,须用其资本、用其机器。若外国资本不可得,至少亦须用其专门家、发明家,以为吾国制造机器。”这反映了孙中山
A.以外才补内短的人才思想B.“振兴实业”的民生主义
C.“平等互利”的大同思想D.“洋为中用”的开放理念
2022-03-30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3年,河北省传统手织业使用机纱6348.23万斤,1916年达8124.48万斤;与此同时,河北省输入的机纱中,国产机纱的比重迅速上升。材料说明
A.北方纺织业发展领先全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受到自然经济抵制
C.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传统手织业促进近代民族纺纱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总额的变化。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税额变化受到国际局势影响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民国政府逐步收回关税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定时期的政治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的一段话我们耳熟能详:“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可以说,宋人以超脱的奇思妙想和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将日复一日的生产生活故事,织出“科技味儿”,达到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峰。

——摘编自曾福泉、何冬健《古代科技发展的璀璨明珠》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再一次实践,而且是较前面成功的一次实践。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并已日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辛亥革命对现代化起的另一重要作用,表现在对经济现代化的政策推动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了若干维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方针……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大大超过了晚清几十年的总和……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

——摘编自徐业滨、秦慧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印刷术、指南针在宋朝的发展表现,并写出北宋沈括记载和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著作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指出1915年在“思想的启蒙”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并分别写出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B.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发展D.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示意图。据此图可推知当时中国
A.外国在华纱厂生产能力有所下降B.实业救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战后整体发展迅速D.列强进一步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对上海《申报》在1911年至1919年刊登的纺织类广告数量作了统计(如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类别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
中资61920243623202420
外资47912181861022
A.上海已成为纺织业的中心B.纺织业成为最大新式工业
C.民族资本已超过外国资本D.内外环境影响纺织业兴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12年,袁世凯颁行参议院制定的《服制》,规定礼服以西洋服饰为主,“料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重新将中式长袍马褂作为男子礼服的唯一样式,男女礼服及制服限用国货。这说明
A.袁世凯力图全面学习西方B.中西文化冲突不断加剧
C.土洋并存的服饰格局消失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固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物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