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工业1840—1945年平均中心变动轨迹(平均中心: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所有工业分布的平均坐标而得出。)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近代工业时空演变的趋势,阐释要紧扣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或重大事件,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第十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府对华商合法开矿和注册公司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并任命周学熙、张謇等实业家出任财政总长、工商总长等职务。这些做法
A.增强了国人投资民族工业的信心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促使民族工业成为中国经济主流D.保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稳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为1913和1921年中国市场商品面粉的占比。这反映出
A.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性B.国产面粉大量出口欧洲
C.洋面粉占据了主导地位D.民族工业持续良性发展
2022-04-10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A.AB.BC.CD.D
2022-03-04更新 | 18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所示为1895~191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欧洲各国已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B.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C.日本对华贸易比重上升幅度最大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2022-03-0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四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造成1919年以后四国对华贸易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

A.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列强宰割中国局面的重新形成D.西方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021-10-26更新 | 66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4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矿业条例》等,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定;1915年又发布咨文,“有在法定应交册费之外,勒索分文者,准由被勒索者向上级部门诉,一经查实,尽法惩办”,这些措施的实施
A.推动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优化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D.顺应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2021-07-08更新 | 10317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读1867—1935年中国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曲线图(单位:海关担。据《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依据此图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机制棉纱量增长停滞并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抵制外货已逐渐深入人心B.政府对棉纺织业较为重视
C.西方经济侵略模式的变化D.近代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
2021-04-06更新 | 452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彬县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班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

材料二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瞭望东方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商经营活动中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经营活动的启示。
2020-12-15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