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造成1919年以后四国对华贸易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

A.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列强宰割中国局面的重新形成D.西方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021-10-26更新 | 66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2021-07-08更新 | 10276次组卷 | 106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源于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D.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2021-04-08更新 | 339次组卷 | 3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英、美、法、日等国在华直接投资情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其中属于日本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指标图(单位:百万美元)
A.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C.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D.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6 . 1917年,金鸿翔在上海开设“鸿翔女子时装店”,用名人大做广告,树立企业形象,如宋庆龄曾称赞其“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粹、经济干城”,蔡元培称赞“国货津梁”等,这一时装店很快成为领导上海时装新潮流标杆。这反映出
A.历史名人引领时尚潮流
B.西式时装成为主流服饰
C.民族企业重视广告宣传
D.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而且确曾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时间织布机(台数)纱厂(家)缫丝厂(家)新建面粉厂(家)
1913年20163217084家
1920年431069433

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9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

10 .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种看法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由少到多,其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017-04-1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4月适应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