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估算,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中国
年份1850年1914年1936年1949年
国民收入(亿元)181.64187.64257.98189.48
人口数(亿人)4.16664.552345.107895.4167
人均收入(元)43.5941.2250.5134.98

①经济发展缓慢并伴有巨大的波动
②人口的过度增长阻碍了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④日本侵华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3-07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对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

时段一时段二时段三
1894191419201936年(包括东北)1948
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88.79%
其中官僚资本为39.14%26.76%25.96%22.27%64.13%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


(2)分别从“资本总额”“中国资本所占比重”“官僚资本”等角度,说出近代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表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其一,作出相关分析
3 . 上海是近代中国生丝出口贸易的中心,上海缫丝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产生的行业之一。下表是上海缫丝业规模变化表,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1928年1933年1936年1939年
丝厂(单位:家)104444936(全部在租界)
丝车(单位:部)2437510730111167618
①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②手工生产技术落后
③日本侵华战争的冲击   ④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9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借助表格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治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4)材料三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有哪些影响。
2019-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2019-01-30更新 | 1683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6 . 1938年-1940年,四百多家工厂和上万名技术人员撤退到四川和陕西等内地。战前工业以制造消费资料为主,而在战时新工业中,有50%制造与军事有关的产品。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①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②服务于抗战需要,中国被迫调整产品结构
③此举奠定了大西南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位
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延缓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