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45年10月24日《大公报》刊载了《为江浙人民呼吁》一文,讲到:“这一带的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大众不得聊生。他们痛苦极了,比未胜利时还痛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抗日战争时期江浙地区频发多种自然灾害B.日本侵略者对江浙地区实行野蛮经济掠夺
C.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D.国民党为了维持战争开支无限制发行纸币
2 . 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该条约具体内容多达数十项条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1)缔约双方国民在彼方领土内居住、旅行、经商、金融、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置购动产、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彼此享有国民待遇;(2)缔约双方在进口关税、采矿、内河及沿海行船与通商、购置不动产方面,彼此享有最惠国待遇。以下四个选项中对该条约点评准确的是
A.是战后中国参加国际事务有所作为的表现
B.只对缔约一方单方面优惠的不平等的条约
C.所有规定对于缔约双方都是平等而互惠的
D.实力差距使平等停留于形式互惠实为单惠
3 .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估算,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中国
年份1850年1914年1936年1949年
国民收入(亿元)181.64187.64257.98189.48
人口数(亿人)4.16664.552345.107895.4167
人均收入(元)43.5941.2250.5134.98

①经济发展缓慢并伴有巨大的波动
②人口的过度增长阻碍了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④日本侵华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3-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上海有诸多民族卷烟企业,其生产的“马占山将军牌”、“美丽牌”香烟一投放市场,供不应求,行销全国。左图和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申报》上的整版广告。这两则广告折射出

①爱国将领的举动激发了民众抗敌救亡热情
②抗日战争开始后商人以特殊形式抗敌御侮
③民国政府把广告作为动员民众的主要手段
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出现救亡高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3-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荣氏”家族企业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在1902年保兴面粉厂创办。

材料二 1908年,“荣氏”企业面临第一次经济危机,一方面国内麦收不佳,美国面粉倾销,麦贵粉贱,“荣氏”茂新面粉厂连续3年巨额亏损,另一方面,荣宗敬因卷入投机风潮,亏本5万两,牵动钱庄资本,广生钱庄摇摇欲坠。

材料三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到1921年,茂新、福新12个面粉厂,从最早的4部粉磨增加到301部,每日夜可出面粉76000多袋,占全国面粉产量的23.4%,发展速度之快,在整个中国企业史都是空前的。

材料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抗战前,荣氏家族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创办了9家纺织厂,荣氏家族的企业达到了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材料五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社会政局动荡,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6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对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

时段一时段二时段三
1894191419201936年(包括东北)1948
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88.79%
其中官僚资本为39.14%26.76%25.96%22.27%64.13%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


(2)分别从“资本总额”“中国资本所占比重”“官僚资本”等角度,说出近代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表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其一,作出相关分析
7 . 从1935年起,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等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同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这些措施
A.增加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薄弱的现状
C.壮大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8 .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9 . 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9-18更新 | 6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下期适应性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10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抗战期间经营企业的情形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重庆的这位“大老板”指的是
A.外国资本B.官僚资本C.封建主义D.民族资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