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抗战爆发后,湖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的一些工厂迁到大西南、大西北。到1943年5月底,陕西由之前注册的10家工厂发展到仅纺织厂就106家。这(     
A.抵制了日军疯狂的经济掠夺B.改变了西部工业落后的面貌
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2 . 如图反映的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某些领域资本总额的情况(单位:元)。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     
A.投资成本得到迅速膨胀B.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因抗战需要而迅速崛起D.行业间发展严重不平衡
2023-02-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37年以前,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销售遍及江浙及上海、北平等大都市。1937年以后,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异军突起,至1944年四川白酒产量比1938年增长63.39%,贵州茅台酒的产销量亦不断扩大并形成独立品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消费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关税自主利于酒类流通
4 .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与苏联贸易发展迅速,双方贸易总额1947年已达930万卢布,1948年达到了1510万卢布,1949年增长到20500万卢布。在双边贸易中东北向苏联出口的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苏联向东北解放区出口的是棉布、棉花、机器设备、医药用品等军需物资,这一时期,双方的经济往来(     
A.加强了东北对苏联的经济依赖B.提升了东北解放军的战斗力
C.有助于中苏两国外交关系改善D.推动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6 .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向西南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内迁工厂在1938至1940年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
A.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治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
2022-05-23更新 | 28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东校区)2024届高三10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下面是1938-1945年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为主体的国有资本企业投资额情况统计表(法币:千元)。据此可知
项目合计电力石油钢铁电工金属机械煤炭化工其他
投资额71285128241240811636829080147939495833351881
比值(%)10018,017.416.311.611.211.17.04.72.7

A.国有资本推动了战时经济体制形成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逐渐陷入绝境
C.官僚资本膨胀沉重打击了民族工业
D.国有资本投资适应了民族战争需求
2022-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近代某时期四川省内工厂数量变化示意图。这一时期四川经济的发展态势反映了
年份1933—1937年1940年1942年1944年
企业数量约23~100家847家1153家2071家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B.国防建设战略需要
C.民族资本发展壮大D.地方军阀实力雄厚
9 . 1942年9月,蒋介石制定《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对工资、运价等进行限制,要求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实行同一价格。1943年3月,行政院颁布了《限价议价物品补充办法》,对粮、油、盐、棉、纱、布、燃料、纸张、运价、工价以外其余物品均实行统一议价。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工业遭遇巨大挫折B.官僚资本垄断性削弱
C.战时经济体制逐渐加强D.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10 .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地区主要指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这些省份在1937年7月共有工厂234家,随着抗战爆发后东部工厂开始西迁,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新的工业区。到1944年,大后方工厂总数新增5228家。据此可知,工厂西迁(       
A.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西移B.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稳固了四大家族的政权基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