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2 .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地区主要指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这些省份在1937年7月共有工厂234家,随着抗战爆发后东部工厂开始西迁,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新的工业区。到1944年,大后方工厂总数新增5228家。据此可知,工厂西迁(       
A.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西移B.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稳固了四大家族的政权基地
3 . 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汉口、南京,其余来自南北各省。厂矿内迁是为了
A.促进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平衡内地和沿海工业布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D.作好准备与日军持久抗战
2022-01-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四川省1936年进口纱线、皮头、纸烟、机器零件及化工用品近5000万元。1938年底,进口额大幅度减少,仅为几百万元。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出口也大量下降。该变化主要是由于
A.企业战略性内迁的影响B.日本对战略资源的掠夺
C.官僚贸本对经济的压榨D.对外贸易通道完全断绝
2021-09-2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